《听颖师弹琴》古诗翻译赏析-韩愈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20:07

听颖师弹琴原文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释】

①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译文】

琴音袅袅,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窃窃私语。突然音调激昂起来,宛如勇士挥剑冲上战场,继而又像浮云柳絮无根无蒂,漫无目的地随风飞舞。瞬时间百鸟齐鸣,一片喧嚣,忽见一只凤凰引吭长鸣,它不甘与凡鸟为伍,一心想攀上高峰却举步维艰,稍不小心就跌落千丈。惭愧啊,我空有双耳,却不懂欣赏音乐。自从你的琴音响起,我在一旁不断地起身坐下。突然我伸手阻止你再弹下去,泪如雨下早已打湿了我的衣裳。颖师你琴艺的确高绝,但是别再把冰与炭放进我的腹中,我感情跌宕起伏实在难以忍受。

《听颖师弹琴》古诗翻译赏析-韩愈作品

听颖师弹琴赏析

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齐名,皆为描写音乐之杰作。颖师是一名僧人,于宪宗元和年间从天竺来到长安,因其琴技娴熟,远近闻名。李贺也曾作诗称赞过他,诗名为《听颖师弹琴歌》。韩愈这首《听颖师弹琴》大约写于元和十一年(816),当时诗人受谗言陷害,被贬为右庶子。诗人由琴声联想到自身遭遇,不禁感慨万千,泪水滂沱。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描写琴声。琴声之初,轻柔婉转,缠绵悱恻,像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相尔汝”一句中,“尔”、“汝”都是第二人称,即“你”之意,相互之间如此称呼,以示亲昵。三、四句笔调陡变,写琴声骤然昂扬,如勇士冲锋,杀声震天。七、八句描写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正如凤凰在百鸟喧啾声中忽然鸣叫,动人心弦。九、十句摹写的琴声由高至低,然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险峰之巅突然失足跌入谷底。这一部分,用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所弹琴声之变幻莫测、动人心魄。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充分摹拟出了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让读者完全陶醉于如此美妙的琴声之中。

第二部分从侧面描写琴声,主要表现诗人听琴时的感受和反应。“嗟余”乃诗人自谦,尽管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明白其中奥妙,但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深深打动,可见弹奏者技艺之精湛。诗人最初坐立不安,“起坐在一旁”短短五字,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剧烈变化,形神兼备地写出了琴声的波澜起伏。琴声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于是“推手遽止之”,不让颖师再弹,而诗人此时却早已“湿衣泪滂滂”。末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颖师琴技的娴熟。冰火原本不容,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带进幸福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凄惨的地狱,就好像同时把冰和炭投入到听者胸中,这种剧烈的波动使人无法承受。

本诗对声音的描写细致入微,用生动的形象和恰切的比喻表现出了琴声的美妙,不落俗套。

《听颖师弹琴》古诗翻译赏析-韩愈作品

【诗人名片】

韩愈(约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属河北),所以后世称其为韩昌黎。韩愈有读书济世之志,早年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均不能及第。他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终于在贞元年间考取进士,但三考博学鸿词科均遭失败,于是前往汴州节度使董晋、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供职,后来进入朝廷担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由于上书言旱灾被贬为阳山令。宪宗年间,回到长安担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知制诰,因跟从裴度赴淮西平定叛乱之功,升任刑部侍郎。后又因谏迎佛骨惹恼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回京担任吏部侍郎。不久卒于长安。

《听颖师弹琴》古诗翻译赏析-韩愈作品

更多韩愈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