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多极凉冷原文
雨多极凉冷
韩淲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雨多极凉冷赏析
这首诗写因下雨而突然秋凉的情景。全诗扣住“雨”、“凉”二字写去,无处不是与雨、凉相关的景象。尾联的描写,富于水乡雨后特色,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首联取流水对的形式,一气呵成,表现了对天气突然转凉的惊诧之情。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末伏下了几场雨,秋风忽起,转眼就进入了秋天。“三伏”,此指末伏,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的十天。“九秋”,即秋季,因秋季共有九十天,故名。这一联以“焉知”提起,表示为始料所未及。“三伏雨”与“九秋风”对仗工整,且用“已”字强调,表明由伏入秋的迅速。
颔联是诗人的拟想之辞。诗人并未见到树叶的飘落,但猜想在这样的凉天,想必木叶已脱;他也没有见到庄稼的丰收,但既如此多雨,可以推测禾苗必丰。
颈联与尾联,写出诗人即目所见的景象。
看来诗人赶了一个早市,出门时,只见山后吐出一弯秋月,将落未落;“野桥经雨断”(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河上的小桥已被淹没或冲走了,河水浮空,足见雨量之大。“地偏山吐月”句,看似与雨无关,其实仍与“雨”字关合:雨过放晴,碧天如洗,正好成为“山吐月”的明净的背景;雨后的空气异常清新,远望山、月,也就必然格外清晰。“山吐月”三字,出自杜甫“四更山吐月”句(《月》),“吐”字绝妙,但功在杜甫,这里只是袭用罢了。
尾联描写的是离家到集市所见之景。下雨时,鸡犬或躲在廊檐下,或避进窝棚里,憋闷得时间长了,一旦放晴,便撒欢似地跑向门前屋后,奔向野地之中。来到集市,则见无处不是活蹦乱跳的鱼虾。这两句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雨后水乡的特色。纪昀以为此诗后半部分离了题,他说:“后四句太脱本位。虽诗家题目在即离之间,而前半既从本位说入,后半不应另写别景。”(《瀛奎律髓刊误》)从以上的分析看来,这一批评似乎不确。
诗题叫“雨多极凉冷”,但一读此诗,丝毫没有瑟缩之感。相反,诗人着力描写雨后大地的蓬勃生机与清新景色,读了使人心旷神怡。
(陈志明)
【作者】
韩淲(biāo):(1160—1224)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韩元吉之子。从仕不久即归。有诗名。有《涧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