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古诗译文赏析-顾况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8:37

宫词原文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

【注释】

①秋河:指天上的银河。

【译文】

高入云霄的宫殿响起了笙箫,清风微微传来宫女的欢笑。月光映着殿堂,洒下半影,静听夜间更漏铿锵悠长,寂寞的她卷起帘幕把茫茫的天河凝望。

《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古诗译文赏析-顾况作品

宫词赏析

【赏析1】

这也是一首宫怨诗,尽管这首诗没有标明“怨”字,似乎与“怨”无关,但细细品味,就可体会到宫女的相思和怨恨。

一面是受宠幸的宫女的欢笑声:玉楼的笙歌响入云霄,风送嫔妃的欢声笑语。一面是未得宠的宫女的孤寂愁闷:月光下,殿门半开,周围一片静寂,只有夜漏缓缓的滴水声;这位孤单的宫女,高高地卷起水晶帘,独自静静地望着银河。

《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古诗译文赏析-顾况作品

【赏析2】

宫词是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谈到宫词创作,人们多追溯到中唐王建的《宫词》百首。按,王建《宫词》百首,当完成于敬宗时(参迟乃鹏《王建研究丛稿·王建年谱》)。从现存资料看,最早以《宫词》作诗题,当推唐诗人顾况,况今存宫词六首,此其一。

“玉楼天半”,几近九重,就不同寻常富贵人家。其上笙歌四起,也不是寻常的舞乐,而是“此曲只应天上有”,起首写出宫中华贵气象。次句进而写舞殿恩深,宫嫔笑语。这“笑语”“笙歌”俱由“风送”传闻,大有“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之致。一“和”字写出那声音的悦耳,也写出玉楼中人的欢乐。这正是秋来月圆之夜,“月殿影开”,夜分一天长似一天,而宫中行乐焚膏继晷,难以尽欢。“水精帘卷”便见银河(秋河),回应“玉楼天半”,景致优美。这不全是一幅宫中行乐图吗?

然而这诗中隐隐有一个人--“宫词”的主人公在。那天半笙歌、风中笑语、月影夜漏、帘外秋河都是她的闻见。她显然不在那中天玉楼而遥在别殿。无论她是失宠还是根本未曾承恩者,都不免有万千感触。而这,正是此诗欲说还休的。然而又并非无迹可求,特别是最后两句,“月殿影开”,反见望月者之孤单,“夜漏”不尽,又见长夜难挨。而所有的景物中,最有挑拨性的还是那帘外“秋河”。它使人想到那佳期难逢、人神阻隔的牛女的传说。“近秋河”与其说是写景,毋宁是表情,故妙。这宫女长夜不眠,偶然卷帘,不意见此“秋河”,此时又“风送宫殡笑语”,她该是何等难堪呢。

由于将主人公放到画外,从她的角度来观察描写,读者与之处于同步地位,一时便感不到她的存在。作者又用“风送笑语”“闻夜漏”“近秋河”等语作强烈暗示,使读者于不经意中与诗意猝然相逢,感受极深。是之谓含蓄。

(周啸天)

《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古诗译文赏析-顾况作品

【赏析3】

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宫怨”这一题材在唐诗中颇为常见,但是这首诗在顾况的作品中是独具一格的。本诗和别的宫怨诗不一样的地方,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本诗前半部分写受宠者笙歌笑语,及时享受欢乐;后半部分写失宠者独听更漏之声,愁望银河,突出表现了失意宫妃的幽怨痛苦之情。悲喜相照,形成强烈对比,无须过多笔墨描绘,“怨”的主题就呈现出来。这首诗用极其简洁、凝练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美丽、清新的艺术形象,将宫女嫔妃中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遭遇、境况鲜明地展示了出来,并精巧地将幽怨之情寄托于凄凉、寂寞、冷清的生活里。

本诗的前面两句“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极力描绘了受到皇帝恩宠的宫妃的欢快、愉悦:高高的玉楼之上响起了悠扬、欢快的笙歌,轻柔的夜风又将宫妃的欢笑声、嬉闹声吹送过来,这两句着重渲染了气氛的热闹和欢腾。诗的后面两句“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则描写了无法获得皇帝恩宠的宫妃的孤寂、凄凉:深深的宫院中冷冷清清,十分静谧。漫漫长夜,仅能听到时断时续的更漏之声,让人难以安然入眠,她只好轻轻卷起水晶珠帘,愁苦万分地遥望着秋日的银河,默默发呆,幽幽叹息,暗暗伤怀。这两句诗极力渲染了氛围的凄凉、冷清。诗的前后两部分:欢乐喧腾与孤独清冷,热闹与死寂形成强烈对比,失意宫妃的幽怨之情表露无遗。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明晰,构思巧妙,笔墨细致、精巧,单纯通过客观描写来抒发失意宫妃的内心情感,显得更加委婉曲折,深沉蕴藉,意味深长。

更多顾况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