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高且长》原文赏析-古诗十九首-两汉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8:21

东城高且长原文

东城高且长

古诗十九首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1、逶迤(音萎移):长貌。相属:连续不断。

2、回风:旋风。

3、萋已绿:犹言“萋且绿”。萋,盛也。以上四句写景物,这时正是秋风初起,草木未衰,但变化即将来到的时候。

4、晨风:《诗经·秦风》篇名。《晨风》是女子怀人的诗,诗中说“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情调是哀苦的。

5、蟋蟀:《诗经·唐风》篇名。《蟋蟀》是感时之作,大意是因岁暮而感到时光易逝,因而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又因乐字而想到“好乐无荒”,而以“思忧”和效法“良士”自勉。局促:言所见不大。

6、结束:犹拘束。以上四句是说《晨风》的作者徒然自苦,《蟋蟀》的作者徒然自缚,不如扫除烦恼,摆脱羁绊,放情自娱。

《东城高且长》原文赏析-古诗十九首-两汉诗歌

东城高且长赏析

这篇和《燕赵多佳人》十句在《文选》和《玉台新咏》都合为一首。但文义不连贯,情调不一致。张凤翼《文选纂注》和刘大櫆《历朝诗约选》都分为两首。乐府歌辞有时以两诗并合为一辞,疑此诗原是乐府歌辞,所以有此现象。今依《文选纂注》分“燕赵多佳人”以下为另一首。本篇十句,内容是感叹年华容易消逝,主张荡涤忧愁,摆脱束缚,采取放任情志的生活态度。结构是从外写到内,从景写到情,从古人的情写到自己的情。

这位冶游中的客子在“东城高且长”的帝京洛阳,不是把感情的触角伸向都城的繁华之区,而是集于“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的荒郊野廓;不是投向仆从如流的名媛贵戚,而是投向“当户理清曲”的倡家女。这些“燕赵佳人”,用的是“颜如玉”的青春,身着的是“罗裳衣”,“理”出的“曲”却是“音响一何悲”。诗人这一特殊视角的选择,这一情感港泊处的觅得,是“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结局的最合理的奏前曲。

如果说,《东城高且长》的思想内容在《古诗十九首》里只属平平,意境也有类于《西北有高楼》,那么,我们读者赏析的第二个重点不妨放在这首诗在叙写情感的缘起、发展所采用的“一气相承”的手法这一点上。

在一个特定的时(“秋草萋已绿”)、空(帝都的郊外)背景下,在“蟋蟀伤局促”的伴鸣中,一位失意人有着“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意即扫除一切顾虑,放开胸怀及时行乐,不必为世俗的礼仪所拘束)的想法是不奇怪的。殊不料,这位冶游人在顾曲听歌及时行乐的场合中,听到的是“悲”且“弦急”的“清曲”,“理曲”人也是和自己命运仿佛的“燕赵”倡女,这就难免要引起他的“驰情”、遐想和深思了。在体味出曲中深意之后,卒至手在“整中带”(摆弄腰中的襟带),足在“聊踯躅”,竟至于希冀与歌者“衔泥巢屋”、白头偕老了。这种叙情方法,正如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中所说:“古人诗,句句相告,如此诗起云‘东城高且长’,下则就‘长’字接‘逶迤自相属’句,以足‘长’字之势;就‘逶迤’字生出‘回风动地起’句;就‘地’字生出‘秋草’句;就‘秋草’字生出‘四时更变化’;就‘时变’生出‘岁暮速’句;就‘速’字生出‘怀’‘伤’二句;就‘怀’‘伤’二字生出‘放情’二句;就‘放情’不拘生出下半首。真一气相承不断,安得不移人之情?”

我们说,这段“相承不断”的“气”,来源于诗人在京城中所见所闻与冶游前原来想象中的“帝都繁华”之间的反差之大,来源于这些所见所闻对诗人刺激之深。总之,来源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之深。这股“气”之所以能“移人之情”,再一次证明了真情实感的篇什才能动人,就像诗中的“清曲”能引起诗人感情的共鸣一样。

(马茂元 吴怀祖)

更多古诗十九首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