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原文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1、芙蓉:荷花。兰泽:有兰草的低湿之地。以上二句言涉江可以采得芙蓉,而泽中又有兰和其他芳草,可采者不仅是芙蓉,可以赠给“所思”的芳物很多。
2、遗:赠送。以芳草送人是结恩情的表示,古代有此风俗,屡见于《诗经》和《楚辞》。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赠物是没法子送到的。
3、漫:犹“漫漫”,长。这里是叠字省为单词。浩浩:广大貌。
涉江采芙蓉赏析
这诗写游子怀念远在故乡的一个“同心”的人。诗共八句,先说采得美花香草,欲有所赠,次说所思在远道,欲赠不能,然后说还乡的路偏是这样漫长,同心的人偏是分隔两地,这忧伤怎么排遣得了呢?
这是《昭明文选》所录《古诗一十九首》中的一首,是五言诗。五言诗是东汉文人采用民歌体裁而创建的一种新诗体(西汉时尚无五言诗,后世所传李陵、苏武、枚乘等人之五言诗,都是出于附会,不足凭信,古今学者论辨已明)。当时尚未通行,作者不多,亦无有专家,所流传者多是佚名之作。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时,选取了十九首,题为《古诗一十九首》,因此,这个名称后来遂通行了。
《古诗十九首》都是浑厚自然、直抒胸臆之作,后人评价甚高。钟嵘说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诗品》)刘勰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语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诗》)后人称赞《古诗十九首》之言辞尚甚多,兹不列举。不过,《古诗十九首》,总的说来,有它的共同特点,而分别观之,每一首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那么,《涉江采芙蓉》这一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第一次采取《楚辞》中芬芳悱恻之情韵融合于诗歌之中的。《诗经》与《楚辞》是我国文学的两大渊源,汉魏以后两千年中的诗人、词人莫不受其沾溉。《诗经》三百篇中虽然不乏很有情韵的作品,然而缺少芬芳悱恻之美。这种芬芳悱恻的情韵是屈原作品中所独具的,充分体现在他所作的《离骚》《九歌》《九章》诸篇之中。这些作品在西汉初是单行的,称为《屈原赋》,后来都收入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汉魏以降,历代诗人、词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从《楚辞》吸取芬芳悱恻的情韵融入自己作品之中,焕发出奇光异彩。东汉时《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一方面继承《诗经》的传统(钟嵘《诗品》曾说“其体源出于《国风》”),而另一方面又吸收了《楚辞》的情韵,在诗歌中开创新境。这本来也是很自然的。《楚辞》在两汉时甚为通行,文人传习者众,东汉诗人受其沾溉,因此很自然地能融化其中的辞采情韵。
现在我们要对《涉江采芙蓉》一诗进行赏析。此诗是诗人远客异地怀念故乡友人之作。这本是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但是诗人运用了高妙的艺术手法,遂与众不同。开头不直说怀人,而先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芙蓉”(荷花)与“兰”都是香花香草,《楚辞》中常见的;“涉江”是《楚辞·九章》中的一个篇名,此处是作者有意借用这一个成辞,与“芙蓉”“兰”等配合,衬托出楚骚的气氛。下边说:“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读去声,如“卫”,馈赠之义。古人有采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从遗兮离居。”《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都是写折香花想遗赠所思的远人。诗人这里说,采芙蓉之后,“欲遗谁”呢?所思念的故乡之人尚在远道。一方面思念故乡友人,而又蕴含着自己久客异地之悲慨。所以下边便说:“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漫,长也;浩浩,广大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表达了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上长期存在的人生憾事,后代许多诗人、词人的名篇佳作中,都抒写了这种感慨。
总之,《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作者,能运用新兴的五言诗体,在短短的八句之中,抒写了真挚的思乡怀友之情,而又融化了楚骚芳悱的情韵意境,不愧为一篇杰作。
《诗经》中也有怀人的佳作,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写得也很好,有清超旷远之致。但是《涉江采芙蓉》篇的芬芳悱恻之韵,则是《蒹葭》篇所未有的,所以我说,《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能开创新境。
《古诗十九首》中,除去《涉江采芙蓉》一篇之外,《庭中有奇树》一篇也有楚骚遗韵,可以参看。
(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