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古诗译文赏析-高适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7:39

燕歌行(并序)原文

燕歌行(并序)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①开元:唐玄宗年号。

②汉家:借指唐朝。烟尘:烽烟与尘土相接,泛指边塞有警。

③横行:纵横驰骋于敌军中。

④摐(chuāng):击打。金:指钲(zhēng),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形如钟而狭长,铜制。榆关:山海关。

⑤极边土:直到边疆的尽头。凭陵:仗势侵犯。

⑥军前:军事前线。

⑦衰:病、枯萎。

⑧玉箸:玉做的筷子,此指思妇的眼泪。

⑨刁斗:古代军用铜炊具,夜间用以打更报夜。

⑩相看:共见。岂顾勋:哪里想到立功受赏。

[11]李将军:汉朝守边的大将李广。

【译文】

开元二十六年,有一位朋友跟从主帅从塞外返回,写了一首《燕歌行》给我看,我对征戍之事深有感触,因而写此诗相和。

战争的烟火在唐朝的东北边地燃起,唐朝的大将阔别家人去扫荡残余的贼寇。男子汉本来重视纵横疆场扫荡敌寇,天子给予武将的厚遇非同一般。大军鸣金擂鼓开出了山海关,旌旗飘扬在绵延不断的碣石间。校尉从渤海方面急忙传来了警报,单于燃放的战火照亮了狼山。边地的山川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敌人骑兵发动的进攻像狂风暴雨。战士们在阵地上死伤大半,美女们在将帅的营帐里轻歌曼舞。深秋里的大漠是一片枯草,落日斜照孤城,能作战的兵士越来越少。将帅身受朝廷重视却经常轻敌,在边关用尽兵力却未能解除重围。战士们身穿铁甲长期在边地戍守,别离后妻子在家中哭泣滴泪。少妇在城南思念征人肝肠欲断,征人在蓟北空自回望故乡。边地长风吹荡哪能度日,边地荒凉苍茫一无所有。白日里疆场杀气腾腾天昏地暗,深夜里军营戒备森严警报频传。战士们在白刃战中血流成河,为国家献身哪是为了个人的功勋?谁不知沙场上战争的残酷?今天的战士们仍然深深地念着汉代那位厚遇士卒的李将军。

《燕歌行并序》古诗译文赏析-高适作品

燕歌行(并序)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写北地征战而杂以讽刺的诗。诗的开头写边境不宁,天子遣将出击。“山川萧条极边土,单于猎火照狼山”,可见战斗是很艰苦的。但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边是残酷的战斗,一边则在纸醉金迷,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正是在这种对比中,表现出了诗人对这些不顾战争之残酷、不顾战士之生命的将领的强烈讽刺。也正因为这些将领的腐败,致使“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好些戍边的战士在边地艰难征战,怀念家乡,惦念妻子,但只能徒然回首南望;他们的妻子则在后方苦苦想念,愁肠欲断!诗的末一句,是讽刺,更是愤怒的呐喊!

《燕歌行并序》古诗译文赏析-高适作品

【赏析2】

本诗为边塞诗名篇。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军队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一方面描写战士艰苦行军,英勇杀敌,为国献身,热情赞颂广大战士的爱国精神;一方面描写将军的骄傲轻敌,醉生梦死,不恤士卒,造成战争的惨重伤亡。全诗读来气势磅礴、悲壮动人。燕歌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多写征戍离别相思。“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

《燕歌行并序》古诗译文赏析-高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