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侍御谪闽中》古诗赏析-高适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7:29

送郑侍御谪闽中原文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送郑侍御谪闽中》古诗赏析-高适作品

送郑侍御谪闽中赏析

唐诗中送别诗极多,朋友远赴他乡,赠诗慰勉成为一种时尚风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话别之际,情感总是相对悲伤低落。尤其是古代交通不便,一别经年,再会面安可知?除了留恋不舍的离愁别绪,被送别的一方更有踏上旅途前的茫然若失感。因此,在表达拳拳真情外,更重要的是加以劝慰勉励,化解忧愁,让对方对未来充满希冀。高适的另一首送别诗名作《别董大》中即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与《别董大》以慷慨豪放之风来表达对友人的慰藉之情不同,本诗却是于平淡之中寓深情。作者的朋友郑侍御被降职到福州,临别之际,他肯定是在失意之中,怀揣着对未知的惶恐和对前途的无望而行的。唐代以前,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相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言算是偏僻边陲,是官员贬谪的常往之地。福州地区当时人口较为稀少,四郊较为荒凉,经济落后而且炎热多疾病。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此时福州“户籍衰少,耘锄所至,甫迩城邑,穷林巨涧,茂林深翳,少离人迹,皆虎豹猿之墟”。

本诗最感人之处就是作者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予之温暖与宽慰。一句“闽中我旧过”就与“福州”这个偏远、陌生的地方建立起一种联系,使之不再那么冰冷,甚至因它是作者曾经到过的旧地而能带给贬谪者一丝亲切之感。接下来,作者就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对方描述福州的景物特征:秋雁比较少见,夜里可以听到许多猿猴鸣叫;向东而行,途经崇山峻岭,福州当地天气湿热,瘴气颇重,时有疟疾等病流行。一般人在出远门前,若对途中和目的地的特征有所了解,就会减少忐忑之情,而添踏实之感。作者是充分考虑到了友人的心理感受而给予其细致关心。最后两句是给友人以信心与鼓励:日后自然会得到朝廷的恩泽,定有重返故地的一天,因此,切勿失去信心和希望,一定要好好保重,此去路途险阻,千万慎行。

离别诗一般重在抒情,本诗则多景语。看似客观写实的景物,实则蕴含作者万千心思。作者巧借“秋雁”与“夜猿”渲染了离情。秋雁总与南归相连,恰合眼前的送别之意,李白送友人亦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之句点出送别主题;夜里啼叫不绝的猿声给人凄清哀怨之感,这既是福州颇具代表性的环境特点,与离情的伤感情绪也吻合。“东路”两句写景,一是描沿途山势之高峻,一则强调福州乃瘴疠之乡,这也是在提醒友人要习其风土,以适应与中原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结尾两句最妙,“雨露”“风波”对仗工稳,与前述“秋雁”“云山”等亦协调,都是自然之景、自然之物,却是两个不着痕迹的比喻。

本诗为离别而作,却无缠绵悲戚语。中间两联写景,鸿雁长空、云山合一,意境高远苍凉;首尾两联表达离情,首句即直写“谪去无恨”,末句以“必逢雨露”作结,透露出雄健、刚强的气势,盛唐时期那种信心充溢、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也正可见一斑。

(郭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