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畬耕原文
劳畬耕
范成大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颠。
赤埴无土膏,三刀财一田。
颇具穴居智,占雨先燎原。
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麦穗黄剪剪,豆苗绿芊芊。
饼饵了长夏,更迟秋粟繁。
税亩不十一,遗秉得餍餐。
何曾识秔稻?扪腹常果然。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吴田黑壤腴,吴米玉粒鲜。
长腰匏犀瘦,齐头珠颗圆。
红莲胜彫胡,香子馥秋兰。
或为虞舜余,或自占城传。
早秈与晚䆉,烂炊甑甗间。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奸吏大雀鼠,盗胥众螟蝝。
掠剩增釜区,取盈折缗钱。
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重以私债迫,逃屋无炊烟。
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
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
不如峡农饱,豆麦终残年。
【注释】
烂炊:从黄昌衢刻本,一本作“滥吹”。
劳畬耕赏析
这首诗是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入蜀途中在今重庆巫山写的。劳,读去声,安慰之意。畬耕事,见于作者题下所附序文:“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施肥);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坚硬石块),地力薄,则一再斫烧始可蓺(种)。春种麦豆,作饼饵以度夏;秋则粟熟矣。官输甚微,巫山民以收粟三百斛为率(计算标准),财(才)用三四斛了二税(纳完春秋二租),食三物以终年,虽平生不识秔稻,而未尝苦饥。余因记吴中号多嘉谷,而公私之输顾重,田家得粒食者无几,峡农之不若也。作诗以劳之。”
前十六句为第一段,写巫山农民的畬耕生活。起二句说“峡农”(巫山在三峡地段)的生活困难,在大山顶上刀耕(斫)火种(畬),是总冒。“赤埴”二句,说土地坚硬黄赤,不肥沃,要三斫(三刀)才(财)能一种(田),申述起句的“艰”字。以下转写艰难中还可喜慰的一面。“颇具”四句,写峡农的经验和智慧:能观察气候,在雨前烧山,雨来赶快下种,懂得不这样作物就生长不好。“麦穗”二句,以“黄剪剪”、“绿芊芊”表作物的长势好,以长势暗示收成好。“饼饵”二句,紧接“长势”、越过“收成”,写一年中的生活:夏天吃豆麦做成的饼饵,秋天等待(迟,读去声,“等待”意)小米丰收作粮食。“税亩”四句,说每亩纳税不到收成的十分之一,纳税剩下来的粮食可得饱餐,虽一生没见过水稻长成的粳米,但摸着肚皮却经常填得饱饱的。这一段先冒后转,以冒作陪,以转作主,结构上主次分明;叙事则不仅分明,而且简洁;“麦穗”一联对偶句,尤其妍炼生动;“扪腹”一句用《庄子·逍遥游》“腹犹果然”语,与“穴居智”呼应,勾勒出峡农带原始性的生活,使人感到他们的生活虽较安定,但毕竟是很落后的。他们的落后生活,是复杂的社会病态造成的,人们读过之后,会油然兴起怜悯同情之心。
后二十八句为一段,历举吴地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安慰“峡农”。开头二句表明是作者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吴田”八句写作者故乡苏州一带的江南农民怎样种水稻:土壤肥黑,种成的稻米美如“玉粒”,叫“长腰米”的像瓠瓜子儿那样匀白,叫“齐头白”的像珠颗那样圆润,叫“红莲”的大大胜过菰米,叫“香子”的比秋兰还香;有的是从尧、舜时传下的老种,有的是从国外占城地方输入的新种;“早秈”与“晚䆉”这些普通品种则是平常在炊器中煮食的。以下十四句写江南农民受官租私债剥削的情况:不辞春天插秧种稻的辛苦,只怕秋天的输纳官府租税。作奸舞弊的官吏像“大雀鼠”,强盗般的小差役和里长像成群的螟蛾和蝗虫那样夺去农民的稻米;他们用大量器(釜、区皆古量器名)来掠取剩余,用折收现钱(缗钱)的办法来增加农民的负担。缴租时两钟(亦量器名)两斛被当成一钟一斛,缴不起租身躯要被鞭打成瘢;加上地租、高利贷等私债的催迫,农民只好外逃,弄到屋无炊烟。亮晶晶像“云子”那样好的饭粒,农民自己生来从没有进过喉咙,吃它的都是游手好闲的人,耕种者只好经常流着口水看别人吃。结尾两句是发言的总结:江南农民在平地种着好水稻,还不及你们“峡农”用豆麦过年那样能够吃得饱。这一段与上段是一个大的对比:山地农民种植困难,生活简陋,但僻居野处,受剥削较轻,还能勉强用粗粮填饱肚子;江南水乡农民居住富庶地区,种得好稻谷,但是官租私债的负担重,结果还是吃不饱饭,不免于逃亡断炊;苦乐情况各有不同。本段又自为一个小对比:以收成稻谷的美好和农民生活的困苦作对比。小对比把农民受剥削的情况揭露得很鲜明、很尖锐。大的对比,则似乐而苦的“吴农”实际是苦,似苦而乐的“峡农”本质也是苦。对后者的安慰实出于勉强,代前者作控诉乃真正有力。这一段先把稻米写得极香美,多用对偶句,词句也像“珠颗”、“玉粒”那样美,劳动成果越美好,越显得农民不能享受自己成果的不公平,显出封建剥削的罪恶。后写农民被剥削,也多用对偶句,也写得简练、集中、生动。“早秈”、“晚䆉”与“齐头白”、“长腰米”等已先作呼应;“螟蝝”、“鼠雀”、“云子”等又重加比喻。此段实是一幅宋代江南农村生活的真实的历史图卷。
全诗以朴素、简练和鲜妍的语言,曲折而又分明地反映宋代山区、水乡农民的艰苦劳动和受严重剥削的情况,表现了作者同情农民,反对“奸吏”、“盗胥”、“官租”、“私债”的罪恶的进步思想,是一篇很深刻、很典型的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篇。它的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提供例证,使读者看到,剥削之害更烈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即所谓“苛政猛于虎”之义。
(陈祥耀)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不畏强暴,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