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怨·早被婵娟误》原文翻译赏析-杜荀鹤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4:56

春宫怨作品原文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春宫怨·早被婵娟误》原文翻译赏析-杜荀鹤作品

春宫怨注释译文

【注释】

①婵娟:姿容美好。慵:懒。

②若:谁。

③芙蓉:指荷花。

【译文1】

早因容貌美丽误入深宫,想要对镜梳妆心懒意慵。皇帝宠爱并不在乎貌美,我梳妆打扮又有什么用呢?春风和暖鸟声清脆悦耳,旭日高升花影叠叠重重。时时想起越溪浣纱女伴,何时才能一起再采芙蓉。

【译文2】

早年貌美被选入宫,却被冷落白白误了青春。本想梳妆打扮,坐到镜前心却倦慵。君王宠爱与否不在于容貌,叫我为谁去妆饰仪容?春风温暖柔似水,小鸟啼鸣声细碎,日头高照花树丛,枝叶繁茂影重重。我多么留恋曾是越溪少女的时光,与女伴们邀约一同采荷花。

【译文3】

早年为容貌美好所误而进宫中,对着镜子却又懒得去梳妆打扮。既然得到皇帝的宠爱不在于容貌,那么我在为谁修饰自己的仪容?春风多么和暖,鸟鸣轻而细,煦日高照,花影重叠。以前的越溪女伴,至今还在深情地回忆我们同采芙蓉的欢乐生活。

《春宫怨·早被婵娟误》原文翻译赏析-杜荀鹤作品

春宫怨赏析评点

【赏析1】

本诗是表达宫女幽怨的宫怨诗,其中亦寓怀才不遇之意。

首联和颔联从宫女的角度描绘了欲妆又止的情形,似有怨恚。首联叙宫女因貌美而入宫,未曾想宫中的生活竟是这般孤寂无聊。她对镜自怜,原打算悉心打扮一番,可又心懒意慵。“婵娟”即美丽的容貌;一个“误”,道出了心中不尽的愁怨,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慵”,表现了宫女的倦意和失落的心情。

颔联是流水对,继续描写宫女欲妆又止的心理。皇上看重的并非相貌美丑,那么再怎样梳妆打扮又有何用?诗人通过反问的口吻说明装扮毫无用途,言外之意是要争得皇恩,需要的是险恶的心机和献媚取宠的技巧。

颈联调转笔锋,描绘起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来:和煦的微风,清脆的鸟啼,旭日高升,花影重重。这些描写紧扣着女主人公,表现了她在触觉(风暖)、听觉(鸟声)和视觉(花影)方面的感受。欲妆又止,偶然欣赏到窗外诱人的景色,又增添了她伶仃寂寥的痛苦。一个“碎”,一个“重”,令人感到意味无穷。

尾联中展开对宫女从前生活的追忆。眼前这番春景,让她忆起进宫之前在故乡溪畔采芙蓉的美好日子。越溪代指宫女故乡。此二句诗构成了今昔的鲜明对比,通过昔日的欢娱反衬今朝的孤苦伶仃,将女主人公的幽怨表现得十分强烈真切。

【赏析2】

此诗写一位美丽的宫女不能得宠的怨恨。

诗的第一联写这位宫女因貌美而被选入宫中,现在既知美貌误人,所以懒得照镜子梳妆。颔联更进一步:既然得宠并不在乎容貌,那么自己该怎样打扮呢?颈联写宫中的鸟声花影,显得春光和暖,反衬出宫女心情的凄寂。诗的末联写这位宫女入宫后十分苦闷,使她想起年年采荷花的旧伴来,那个时候她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第三联极为世人称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这首诗写的当然不仅仅是宫女幽寂苦闷的生活,也寄托了作者自己不遇知音的怨怅,以及对现实中美丑颠倒现象的愤懑之情。

《春宫怨·早被婵娟误》原文翻译赏析-杜荀鹤作品

【赏析3】

这首五言律诗以短短的40个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婉曲忧伤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从诗的结尾开始:越溪河畔有很多浣纱的少女,年少、美丽、无忧无虑。清清的溪流中一双双纤细的手臂清洗着衣物。除了浣纱,她们每年都会相约去采撷芙蓉,鲜花烂漫中充满了欢歌笑语。生活虽然辛劳,却简单质朴,自由自在,充满欢乐。其中有一位是我们的主人公,这是一位容貌特别出众的少女,正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不久,她因为美貌而被选中入了宫,离开了生长的故乡。一进入宫中便似关入笼中的鸟儿,宫中妃嫔众多,尽管她美丽如花,但并未被宠幸,青春年华便在孤独寂寞中黯然逝去了。现在她对着镜子想梳妆打扮,也是全无心思。入宫以来的经历,也使她渐渐明白,善于得到宠幸的人,其实并不仅仅是依靠美丽的容颜,还有那些隐形的条件是她难以具备的。她忍不住发出诘问:那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取悦谁而这样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宫女幽禁深苑、葬送青春的痛苦遭遇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后宫中司空见惯的故事,亦是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本诗作为历代宫怨诗中的名作,不仅因诗人替宫女们发出了“教妾若为容”的悲叹,更以春景衬怨,乐景写哀情,倍增伤感。全诗八句,只有中间两句为写景,其余皆为叙事。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谚云:‘杜(荀鹤)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可见此句写景之妙是备受推崇的。一般诗歌艺术中是以哀景衬悲情。本诗却是以温暖春风和重叠花影来衬其凄苦遭遇。鸟儿在温暖的春风中发出细碎的叫声,春光明媚中美丽的花影重重,四处洋溢着春的活力。这样美好的季节、这样美好的世界,偏偏她是这样备受冷落、满腹怨情。两相对比,更觉凄然。短短10个字,却从触觉、听觉和视觉三个方面来反衬宫人之苦。风是“暖”的,来衬其心之冷;鸟声是“碎”的,以衬其心碎;花影相重,更衬其形只影单。

这首诗通过“春”将“宫怨”巧妙传神地表现出来,不仅表达了宫女幽寂苦闷的怨愤,也是诗人的自况,寄托了其怀才不遇的怅惘和愤懑。一个“误”字,不仅道出宫女的一生被葬送,同时,这也是杜甫笔下“儒冠多误身”之意。杜荀鹤才华出众,但因为不擅考试,长期被拒于官场门外,他煎熬了多年,进入暮年时才得以进入仕途,他对朝廷的用人制度是极为不满的。“承恩不在貌”还隐喻当时政治制度对人才的扼杀。既然“早被婵娟误”,正是因为容貌好才被选入宫中的,怎么进入宫之后又“承恩不在貌”了呢?那到底在什么呢?在于才艺?在于风情?在于贵人提携?还是在于运气?那朝廷的选贤任能的标准又是什么?这句话堪称道出了众多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之心声。最后,诗中的宫人将目光越过宫廷高高的围墙,仿佛像穿越时空,重回那快乐无邪的岁月。宫人辛酸地怀念过去,也隐喻诗人对民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渴望学以致用、经国治世,同时又想保持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而这两者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很难并存的,这也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知识分子共有的两难困境。

(郭扬波)

【赏析4】

此诗为杜荀鹤自编《唐风集》压卷之作。写的是春日宫女的怨恨。诗的第一联写这位宫女因貌美而陷入宫中,现在既知美貌误人,所以懒得照镜子梳妆。第二联更进一步:既然得宠并不在乎容貌,那么自己该怎样打扮呢?第三联写宫中的鸟声花影,显得春光和暖,反衬出宫女心情的凄寂。诗的末联写这位宫女入宫后十分苦闷,使她想起年年采荷花的旧伴来:那个时候她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第三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极为世人称赏。这首诗写的当然不仅仅是宫女幽寂苦闷的生活,也寄托了作者自己不遇知音的怨怅。

【诗人名片】

(公元846-公元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专工律绝,尤擅七律。语言浅近易懂,描写不事雕琢,在唐代律诗中独具一格。著有《唐风集》。

更多杜荀鹤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