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湘江》古诗赏析-杜审言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4:44

渡湘江原文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渡湘江》古诗赏析-杜审言作品

渡湘江赏析

唐中宗时作者被贬峰州,这首诗当作于流放途中。从现存传记资料和存诗看,作者是一个率性的人,喜好交游活动。有一次扈从武则天到长安,待到第二年春天,写过一首《春日京中有怀》的律诗,诗打头就说:“今年流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人回不到洛阳,连春天都不当春天了。这首诗的前两句,如出一辙,“迟日”语出“春日迟迟”(《诗经•豳风•七月》),对应下文“今春”。诗中“园林”,当指东都洛阳的园林,“昔游”指同高朋文友的聚会,在上面提到的那首律诗中写到过的“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那一类聚会。“昔游”本是快乐的,春天的“花鸟”本来是乐景,但是在眼前这个春天,回想起“昔游”、面对着“花鸟”,却令人惨然不乐。这是因为作者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在空间上,也和京国、故人拉开了距离。花鸟本可娱之物,诗中用来烘托“边愁”(流放边鄙的悲哀),用王夫之的话说,这叫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总之前两句的手法是对比——通过今与昔、哀与乐的对比,用昔日对照今日,用游乐对照边愁。

后两句紧扣题目“渡湘江”,写诗人在“南窜”之时,看到湘江北去的景色,不禁产生的哀恸。湘江在湖南,由南往北流入洞庭湖,汇入长江,这一自然地理现象,与作者的被流放本来毫无关系。只是因为湘江的流向,与作者的走向恰好相反。对作者的主观方面形成一种刺激,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妒意。就产生了用“水北流”来反衬“人南窜”的构思。诗中的“独”字,是相对于“昔游”而言的。“窜”字写流放,形容出被流放者的狼狈。“独怜”“不似”的勾勒,造成一种加码的感觉。

明胡应麟在《诗薮•内编》说,初唐七绝“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唯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这首诗通篇运用的是对比手法,前两句和后两句是人与物、南与北的对比,用北去的湘江对照南放的流人。对起对结的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所以工致天然,风味可掬。

(周啸天)

更多杜审言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