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京中有怀》古诗赏析-杜审言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4:43

春日京中有怀原文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春日京中有怀》古诗赏析-杜审言作品

春日京中有怀赏析

此诗写春日在长安怀念洛阳,内容与前诗相近。

盖武则天执政时,除大足元年(701)十月至长安,三年(703)九月一度还京外,长期居住东都洛阳。杜审言一生也基本上在东都供职,其生地巩县亦在洛阳附近,故对其有深厚的故土之恋。此诗当是公元702年或703年春天扈从武则天去长安期间所作。

诗的前四句写此次寓居长安(古属秦地)之无聊,乃至时逢春至也没有好心情。盖审言仕途并不平坦,长期任职卑微,所谓“载笔下寮,三十余载”,即在内任职,其位也远在“文章四友”中其他三人之下。这次扈从长安,也是跑跑龙套,京中又没有情亲至友,不免有些寂寞。所以诗劈头便说“今年游寓独游秦”,很不是个滋味,于“独”字见意。春来景物鲜奇,长安尤称富丽,正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唐韩翃《寒食》)的时节。可在兴致不佳之际,戴上“愁思”的有色眼镜,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了。“看春不当春”五字,语拙而意妙,既是以我观物的主观感觉,又表现出一种怨艾和无可奈何的情态。以诗人惯用的语言来说,便是“造化小儿”故意相苦,使我损失了一个难得的春天,岂不可恶!

三、四句紧承此意,不别换笔,只一直写:“花亦不当花,柳亦不当柳。”(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一)“上林苑”本汉代宫苑名,这里用指唐时长安宫苑。诗人随驾,故能见宫苑花发。“细柳营”为汉将军周亚夫屯军之地,在渭水北岸。春来杨柳新绿,在长安远眺可尽收眼底。宫花岸柳,本是赏心悦目的春色,但愁思之际,反觉恼人。“徒”字、“漫”字,十分准确地传达了这种百无聊赖的沮丧之感,这和一般所谓的“伤春”不同,没有那样悲痛,却更让人气闷,更让人惆怅莫名。

后四句一转,写怀念洛城风日,引出无限归思和遐想。佳节思亲是客居中的常情,在极度无绪之中,诗人闭上了眼睛,仿佛回到了洛阳,目睹那里的故人尽兴游春的情景:“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这“应”与“几”,都表示悬揣的语气。“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风景点,“西第”借东汉大将军梁冀所起宅第(东汉马融《大将军西第颂》),指洛城豪华的楼堂馆所,这两个具有地方色彩的辞藻,可以引起多少遐想!而句中又暗用《史记•游侠列传》中典故,即汉代陈遵豪爽好客,每逢大醉,必强行扣留客人车辖,使其不能中途退席。所以“留宾”一词,也有“尽兴”的意味。诗人想象中的洛城故人游春宴乐越是热烈快活,越是尽兴,就越反衬得他本人独游于秦的乏味。同时也暗示南桥西第今春“少一人”的遗憾,表现出一种艳羡得近乎妒忌的情绪。所以金圣叹一针见血地评道:“南桥公子今虽尽兴,西第将军已自留宾。然我今不与,便都不算。一齐寄语,都要重还。”(《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一)可见主观情绪的强烈,是此诗一个显著的特点。

不过最后两句,诗人并不是直接寄语“公子”,寄语“将军”,而是“寄语洛城风日”。直接和大自然对话,便把自然人格化了,而且充满诗味,表现出诗人对洛城春色爱恋之深。爱之深而盼之切,故作嗔怪语、无赖语:“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真是异想天开,向大自然要求赔偿损失。即:今年欠我的春天,到明年定要加倍还我!结尾两句,既乐观天真,又幽默风趣,居然将先前的愁云,一扫而光。毛泽东咏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本诗篇末结句之妙,正在于它的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使意境得到升华,使读者为之感奋。明人胡应麟标为七律结句范例,诚非虚誉。

七律的形成,较五律为晚。初唐四杰及陈子昂,皆有成熟的五律佳构,然于七律似无所解。故胡应麟说:“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诗薮》),如本篇八句紧紧围绕一个春天的心理上的得失交战来写。从今年失一春,写到明年倍还春。如空际行云,大河流水,一气呵成,而有顿挫抑扬之妙。检讨少陵诗律,可悟渊源所自,难怪他道“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话虽过情,但也有根据,非一味浮夸。

(周啸天)

更多杜审言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