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怀李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2:52

天末怀李白作品原文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天末:天的尽头。君子:这里指李白。

鸿雁:比喻书信,这里是希望能够得知李白的消息。秋水多:说的是风波险阻,不容易得到。这两句写国家不稳定,多战乱。

这句是说老天总是嫉妒有文才的人,文章好了要遭受困顿。在一个黑暗、小人当道不合理的社会却能够飞黄腾达,的确也不会写出有价值的文章。像屈原、司马迁、陶潜等人都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他们这些人都是因为生活中遭受困顿、挫折从而发奋著书,最后名扬千古。

魑魅:山泽中的神怪,常喻坏人或恶势力。这句是说夜郎是魑魅聚集的地方,要小心防备不要被它们吃了。表达杜甫对李白的关心。

冤魂:指屈原,屈原没有罪却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淹死。最后两句表明,杜甫知道李白跟从永王李璘起兵,一定是出于爱国之情。如今被流放,也是和屈原一样,都是被冤枉的。

【译文】

秋天的凉风从天边刮起,朋友啊你现在心情如何?鸿雁何时能送来你的消息,你被流放后前途多风波。有才之人大多命运不济,容易遭到小人的陷害。你应把冤屈向屈原诉说,做首诗投赠到汨罗江。

天末怀李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天末怀李白赏析评点

【赏析1】

至德二年(757),李白因遭陷害被捕入狱,后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到了湖南,杜甫急切盼望他的音讯,但却无法得到,只好赋诗抒怀,遥寄思念之情。

首句从“凉风”起笔,给全诗蒙上了一抹悲愁之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牵挂之情。次句抛开自己的心境,询问远方的故人:“君子意如何?”这简短的一问,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说明二人情谊深厚,心心相连。

第三句抒发了诗人盼望收到友人消息的急切心情,第四句则笔锋一转,由对友人深沉的思念,发展为对其前途命运的担忧。

五、六句概括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有才华之人往往命运坎坷,总是遭到小人诽谤。这两句话言简意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最后两句,诗人把李白同屈原相提并论,暗示李白的不幸遭遇和屈原十分相似。诗人十分景仰屈原,认为他自沉殉国,虽死犹荣。而对李白,则更是寄予深深的同情。

此诗言简意赅,情深意长,堪称千古抒情名篇。

天末怀李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2】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孙艺秋、王启兴)

天末怀李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赏析3】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当时李白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入永王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幕府一案被捕入狱,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次年中途赦还。但杜甫不知李白遇赦,怀念李白,遂成此诗。天已凉了,杜甫不禁为被流放的李白担心:你的信几时才能来呀?江湖险恶、多风波,你在路上可要小心啊!你虽然高有文才,但你的文章好像故意跟你的命运作对似的;那些奸邪小人,喜人犯小小的过错,好趁机迫害忠良,就像那山精水怪,喜人路过,可以吞噬饱餐。你被流放夜郎,要经过长江、洞庭湖等地,大概会与忠而见疑、含恨投江的屈原叙谈并作诗投赠吧。全诗低回婉转,殷殷切切,抒发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李白与杜甫,是唐诗璀璨天宇中最为夺目的双子星座,他们的真挚友谊,成为中国诗史上的佳话。可惜他们结识同游的时间不长,从此天各一方,再没有“重与细论文”(《春日怀李白》)的机会;但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忆念、担忧、关切,都反映在他的诗里。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安史之乱中,两人的境况都不好:杜甫已弃官流寓秦州、同谷,即将“漂泊西南天地间”;而李白则因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在李氏王朝内讧中受到牵连,被指为“附逆”,流放夜郎,后在途中遇赦放还,正漂泊在湖南一带。这一时期,杜甫写了《梦李白》二首和《天末怀李白》,抒发了对挚友蒙冤的同情和对其遭遇的真诚关心之情。

此诗是在秋凉、地僻,老友南北暌违、吉凶未卜这样的氛围下进入怀念的主题的。以凉风骤起、天气转寒起兴,定下了全诗沉重悲愁的基调。“天末”,指自己僻处远在天涯的秦州(今甘肃天水)。自身尚在困顿之中,感到深深的寒意了,犹自心系故人,想到千里之外获罪之身的老友处境一定倍加艰难。于是以一个问句“君子意如何?”问对方现在的心境怎样,只有对极为密切极为关心的人才会用这样忘形到尔汝的语气。其关切之情可见。

古人有以书信系于雁足以传递信息的传说,故鸿雁代表信使或音讯。彼此不能相见已是恨事,加之消息断绝,更是情何以堪!又一个问句“鸿雁几时到?”关切之情尤见殷切。“死别已吞声,生别常侧侧”(《梦李白》二首),诗人想到李白生死不明,而江湖风波险恶,什么意外的灾难都可能发生,更加牵挂。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杜甫饱经忧患洞明世事的痛切之语,一“憎”一“喜”,说透人生!如果命运太好了,飞黄腾达、生活优裕,肉食者鄙,就会失去进取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没有深切透彻的人生感悟,发为诗文,也就会缺乏创造力而沦为平庸;何况人世间还有如魑魅鬼怪一样的工于妒忌的小人,伺机进谗,每以君子的过失为幸灾乐祸呢!反过来说,自古才华横溢者又大抵难免命途多舛的悲剧宿命,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所谓“愤怒出诗人”(古罗马诗人尤维利斯)、“诗穷而后工”(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庶几近之。揆诸史籍,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列姬昌、孔丘、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历史人物,凡卓有成就者其命运亦无不多舛,而其成就“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文章憎命达”之叹,因李白的遭遇引起,自然也联想到自己的坎坷失意。而李白应永王璘征召参与军幕,以东晋名将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其初衷实是为了靖乱立功、报效朝廷,因此,他的坐流夜郎是一件冤案。“魑魅喜人过”则隐含为李白辩诬鸣不平之意。

由这样的感喟,联想到故人此时正流浪在潇湘一带,那里的汨罗江是诗人屈原蒙冤自沉之处。李白和屈原的遭遇有许多共同之处,杜甫对李白慷慨浪漫的性格也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杜甫展开想象:李白一定会把自己的满腔孤愤化为诗篇,投赠于泪罗江中,向自己敬佩的先贤尽情倾诉。

这首诗感情强烈,多沉痛语,然表达深沉婉转,因而感人至深。鸿雁、江湖、秋水、魑魅等皆有寓意,“文章憎命达”一联以其蕴含哲理,烛照世相,尤其成为千古名句。

(黄宗壤)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