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作品原文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
日暮: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说。
【译文】
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柴门紧闭。夜晚凉风习习,明月高悬空中,这里的景色宁静迷人,可惜不是我故乡的风物。清幽的泉水在石壁上流淌,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明亮的烛光照着我满头的白发,使我倍感凄凉,这时灯芯结花,又能预报什么喜讯呢?
日暮赏析评点
【赏析1】
此诗作于诗人流寓夔州期间。
“牛羊下来久”一句,化用《诗经》中的句子:“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一个“久”字,将山村傍晚时分的宁静之态描摹了出来。而“各已闭柴门”,又使人联想到了家家户户的欢乐气氛。此两句隐隐透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接着,诗人描写了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的山川之景。凝望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思念故乡的愁怀被触动了,思绪也随之飘回了遥远的故乡:家乡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呢?那里的风景还像我当初离开时那样吗?这里虽然景色宜人,可终究不是我的故乡啊!此联由景入情,将诗人深切的思乡情怀抒发了出来。
夜深了,诗人的心情仍无法平静,他带着浓重的乡愁在山路上徘徊。清冷的月色照着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缓缓流淌,晶莹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好似游子的眼泪。这凄清的意境让人顿感悲凉。
终于,诗人掉头回到了自己的住所,挑灯独坐,内心却愈加忧伤。诗人在偏远的巴蜀之地漂泊了近十年,如今已是年老多病之身,头发白了,牙齿落了,可归乡之期遥遥,他看着眼前斑斓的“花烬”,非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凄凉。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异乡的辛酸之情和凄苦心境,令人叹息。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论杜诗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此言恰好阐释了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中没有正面抒发诗人晚年思念故园的悲苦情绪,而只在结尾处委婉道出,可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赏析2】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何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