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怀李白》古诗译文赏析-杜甫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0:59

天末怀李白原文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①魑魅(chī mèi):山神、精怪。

②“应共”句:因屈原含冤而投江,与李白受冤遭贬有相同之处,故有共同语言。汨(mì)罗:水名,位于湖南东北部。屈原自杀于此处。

【译文】

瑟瑟的秋风从天边吹来,不知你目前的心情如何。传信的鸿雁几时能飞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风浪。文才卓绝薄命遭忌恨,山精水怪最喜吞食过路人。你一定会到汩罗江边,用诗歌吊唁屈原的冤魂。

《天末怀李白》古诗译文赏析-杜甫作品

天末怀李白赏析

【赏析1】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当时李白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入永王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幕府一案被捕入狱,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次年中途赦还。但杜甫不知李白遇赦,怀念李白,遂成此诗。天已凉了,杜甫不禁为被流放的李白担心:你的信几时才能来呀?江湖险恶、多风波,你在路上可要小心啊!你虽然高有文才,但你的文章好像故意跟你的命运作对似的;那些奸邪小人,喜人犯小小的过错,好趁机迫害忠良,就像那山精水怪,喜人路过,可以吞噬饱餐。你被流放夜郎,要经过长江、洞庭湖等地,大概会与忠而见疑、含恨投江的屈原叙谈并作诗投赠吧。全诗低回婉转,殷殷切切,抒发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李白与杜甫,是唐诗璀璨天宇中最为夺目的双子星座,他们的真挚友谊,成为中国诗史上的佳话。可惜他们结识同游的时间不长,从此天各一方,再没有“重与细论文”(《春日怀李白》)的机会;但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忆念、担忧、关切,都反映在他的诗里。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安史之乱中,两人的境况都不好:杜甫已弃官流寓秦州、同谷,即将“漂泊西南天地间”;而李白则因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在李氏王朝内讧中受到牵连,被指为“附逆”,流放夜郎,后在途中遇赦放还,正漂泊在湖南一带。这一时期,杜甫写了《梦李白》二首和《天末怀李白》,抒发了对挚友蒙冤的同情和对其遭遇的真诚关心之情。

此诗是在秋凉、地僻,老友南北暌违、吉凶未卜这样的氛围下进入怀念的主题的。以凉风骤起、天气转寒起兴,定下了全诗沉重悲愁的基调。“天末”,指自己僻处远在天涯的秦州(今甘肃天水)。自身尚在困顿之中,感到深深的寒意了,犹自心系故人,想到千里之外获罪之身的老友处境一定倍加艰难。于是以一个问句“君子意如何?”问对方现在的心境怎样,只有对极为密切极为关心的人才会用这样忘形到尔汝的语气。其关切之情可见。

古人有以书信系于雁足以传递信息的传说,故鸿雁代表信使或音讯。彼此不能相见已是恨事,加之消息断绝,更是情何以堪!又一个问句“鸿雁几时到?”关切之情尤见殷切。“死别已吞声,生别常侧侧”(《梦李白》二首),诗人想到李白生死不明,而江湖风波险恶,什么意外的灾难都可能发生,更加牵挂。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杜甫饱经忧患洞明世事的痛切之语,一“憎”一“喜”,说透人生!如果命运太好了,飞黄腾达、生活优裕,肉食者鄙,就会失去进取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没有深切透彻的人生感悟,发为诗文,也就会缺乏创造力而沦为平庸;何况人世间还有如魑魅鬼怪一样的工于妒忌的小人,伺机进谗,每以君子的过失为幸灾乐祸呢!反过来说,自古才华横溢者又大抵难免命途多舛的悲剧宿命,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所谓“愤怒出诗人”(古罗马诗人尤维利斯)、“诗穷而后工”(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庶几近之。揆诸史籍,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列姬昌、孔丘、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历史人物,凡卓有成就者其命运亦无不多舛,而其成就“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文章憎命达”之叹,因李白的遭遇引起,自然也联想到自己的坎坷失意。而李白应永王璘征召参与军幕,以东晋名将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其初衷实是为了靖乱立功、报效朝廷,因此,他的坐流夜郎是一件冤案。“魑魅喜人过”则隐含为李白辩诬鸣不平之意。

由这样的感喟,联想到故人此时正流浪在潇湘一带,那里的汨罗江是诗人屈原蒙冤自沉之处。李白和屈原的遭遇有许多共同之处,杜甫对李白慷慨浪漫的性格也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杜甫展开想象:李白一定会把自己的满腔孤愤化为诗篇,投赠于泪罗江中,向自己敬佩的先贤尽情倾诉。

这首诗感情强烈,多沉痛语,然表达深沉婉转,因而感人至深。鸿雁、江湖、秋水、魑魅等皆有寓意,“文章憎命达”一联以其蕴含哲理,烛照世相,尤其成为千古名句。

(黄宗壤)

《天末怀李白》古诗译文赏析-杜甫作品

【赏析2】

本诗是杜甫怀念李白所作。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因怀念故友李白,遂写下本诗。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因事被捕入狱,次年又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还至湖南,杜甫急切盼望他的音讯,但却无法得到,只好赋诗抒怀,遥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对李白受诬致罪的不幸遭遇的悲愤和同情,也表达了对迫害李白的奸邪小人以及丑恶社会现实的极大愤慨。全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天末,天边。

首句从“凉风”落墨,给全诗蒙上了一抹悲愁之色。时值秋天,满目萧条之景,诗人睹景思人,想到了友人凄凉苍茫的人生之路,不由升起对友人的深深牵挂之情。次句,诗人抛开自己的心境不提,反而询问远方的故人:“君子意如何?”这简短的一问,好像不经意间的一句寒暄,却内涵丰富。它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说明二人情谊深厚,心心相连。论遭遇,诗人其实和友人一样,沦落他乡,潦倒困顿。但是,诗人觉得友人的才华更甚于自己,现在遭受这样的不幸,就更觉得愤懑,认为苍天太不公平,大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的感觉。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是诗人得知友人遇赦的消息后,焦急地盼望友人的音讯,以至于问鸿雁什么时候能来,抒发了诗人盼望收到友人消息的急切心情。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则笔锋一转,诗人由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发展为对他前途命运的担忧。诗人与友人远隔千里,盼望鸿雁能捎来友人的消息,却不能如愿,于是只能面对茫茫江水,空自祝福友人。江湖多险,诗人希望友人能一切顺利。此句更给人一种苍茫惆怅、无助无奈之感。

诗人知道好友才华横溢,无奈“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有才能的人总是命运不济。寥寥数语,就将诗人内心的愤慨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二句融议论、抒情、说理于一体,意味隽永,因此被千古传诵。

最后诗人把友人同屈原相提并论,暗示友人不幸的遭遇和屈原十分相似。诗人内心十分景仰屈原,认为他自沉殉国,虽死犹荣。而对友人则更是寄予深深的同情,于是想象友人向屈原倾诉不幸遭遇。“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二句,既生动地写出了友人的冤情,又写活了屈原的形象。

本诗言简意赅,情深意长,堪称千古抒情名篇。

《天末怀李白》古诗译文赏析-杜甫作品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