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其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古诗赏析-杜甫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10:10

忆昔原文

忆昔(其二)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忆昔》(其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古诗赏析-杜甫作品

忆昔赏析

这个题目下有两首七言古诗,这里是第二首,于代宗广德二年(764)作于成都。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根据诗意,此诗可分为两段,由开头至“叔孙礼乐萧何律”十二句为上段,由“岂闻一绢直万钱”至篇末为下段。

前段中,“开元”,是安史之乱前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历时二十九年。“齐纨鲁缟”,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此处泛指名贵的丝织品。“班班”,络绎不绝的样子。“圣人”,唐人称天子为圣人。“云门”,乐曲名。《周礼•大司乐》:“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胶漆”,胶与漆,黏结之物。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百馀年间”,自唐开国(618)至开元末(741),凡百余年。“叔孙礼乐萧何律”,西汉初年,叔孙通制礼仪,萧何作律九章。这里以汉的盛世来比拟开元盛世。这一段大意是说:想想开元年间全盛的时期,有些小的县城人口也有万户家室。成堆的大米如同流脂,成堆的小米似有白色泛起,公私的粮仓都非常充实。全国的道路上没有寇盗出没,就是出远门儿也用不着选择黄道吉日。大路上商贾络绎,出产名贵丝织品的州县,将丝织品作为贡品运往京师。男人耕田,女人采桑,夫妇相守不失。朝廷里奏乐将天神祭祀,人间和谐,朋友之间都非常注重友谊。从建国到开元,没有自然灾害,法律健全,礼乐普及,犹如汉朝的全盛时期。

后段从“岂闻”二字陡转,写安史之乱后的情况,句句和上文作了尖锐的对比。诗中“匹绢万钱”和上文的“齐纨鲁缟车班班”的情况正好相反。“有田种谷今流血”和上文的“稻米流脂”的情况正好相反。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庐舍,焚掠一空。吐蕃在长安盘踞了十五天,代宗于十二月复还长安,此诗作于代宗还京不久,故曰“宗庙新除狐兔穴”。这里“宫殿烧焚”“宗庙狐兔”和上文的“宫中奏云门”“道路无豺虎”正好相反。“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两句是高度概括之语。是说耆旧们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的巨大变化,怕他们又从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心,故而“不忍问”。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在这两句旁边夹注:“沉痛语,使人读不得。”也以为这两句有着超乎寻常的感人力量。

“小臣”四句,道出作诗的主旨。“小臣”,作者自指。“蒙禄秩”,指这一年作者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周宣中兴”,指周宣王承厉王之乱,复修文武成康之业,周道复兴。“江汉”,指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这里指古巴蜀之地。杜甫《枯棕》诗:“嗟我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清仇兆鳌注:“江汉,指巴蜀。”最后两句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大意是说,我以衰病之躯,在成都洒血以待,期盼着皇上像周宣王一样中兴唐朝。

对于后面一段,仇兆鳌《杜诗详注》总结说:“此痛乱离而思兴复也。自开元至此,洊经兵革,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前人有言,就不用笔者饶舌了。

(星汉)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