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古诗翻译赏析-杜甫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8:08

梦李白二首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

【注释】

①瘴疠:南方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瘟疫。

②枫林:典出《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③“水深”两句:杜甫担心李白会像屈原一样被迫害致死。

【译文】

死别虽令人无限悲痛,生别却令人更牵挂在心头。江南是瘴气疾疫流行之地,你被流放到那里至今没有消息。老朋友终于来到我的梦中,表明我日夜把你怀念。你不像当年的模样,路途遥远,吉凶难测。你来时枫林青青,你去时关塞幽黑。你如今陷入罗网,怎能有羽翼奋飞?落月把银光洒满屋梁,好像照着你的模样。水深波浪宽啊,你千万不要被蛟龙咬伤!

【译文2】

以为与你死别痛哭失声,又为过去生别忧伤悲戚。在江南瘟疫流行的地方,得不到放逐人一点消息。老朋友终于来到我梦中,因为你知道我日夜思念你。你现今被贬官身陷罗网,哪有羽翼飞到北国之地?恐怕已经不是生前灵魂,路途遥远万事难以预计。灵魂来时经过青青枫林,灵魂去时关山一片黑漆。梦中醒来满屋一片月光,好像照着你的清晰容颜。江湖水深而且波浪险恶,多加小心勿遭蛟龙袭击。

【赏析】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而李杜则不然。这两位诗坛巨星,始终相互敬重,情深意长。肃宗乾元元年(758)李白被流放至夜郎(今贵州一带),次年春行至巫山遇赦放还。远在北方的杜甫只知李白被流放,不知他中途遇赦,怀念老友忧思难解,积想成梦。这首诗写对李白梦绕魂萦的思情,“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是对人生感情极其深刻的体验。“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描写梦醒后梦中人仿佛犹在眼前的精神状态,十分真切传神。诗中对友人命运的极度关怀,感人至深。

《梦李白二首》古诗翻译赏析-杜甫作品

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①“江湖”二句:诗人以“江湖风波”比喻恶势力猖獗,担心李白“舟楫失坠”,被恶风波吞没。

②冠盖:冠冕与车盖,代指达官贵人。

③网恢恢:《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谓上天如网,网孔虽宽疏,而从无漏失,此处,杜甫以“孰云网恢恢”,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因李白与自己之遭遇而产生的愤懑不平。

【译文】

浮云整天在天空飘,远方的故人总是不到。接连三夜多次梦见你,可见你对我情深意厚。你匆匆离去时再三诉说,来到这里实在不易。江河湖泊风急浪险,你走水道我担心翻船。出门时你搔着满头白发,好像在诉说辜负了平生志愿。高官显贵充满了京城,唯独你穷愁失意。谁说天理公平,你到老却反受牵累。你一定会千古留名,那却是你冷冷清清死后的事情。

【译文2】

天上的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方的游客怎么久久不归。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足见你对我多么情谊深厚。告别时你竟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江湖上航行多有险风恶浪,千万要当心那行船的翻毁。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好像辜负了平生凌云壮志。京城中达官贵人到处都是,只有你才落得这样的憔悴。谁能说天道公平宽广无限,为何到老还如此含冤受累?你的声名将千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从梦中见到的李白形象表现诗人对故友命运的深深同情,为他平白遭遇不幸深致愤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对当时贤愚不分、黑白倒置的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抗议。最后以李白虽将获得万古不朽的荣名,却已是“寂寞身后事”作结,表现他对李白无限的同情与崇敬。只有像杜甫这样胸襟极其广阔、能够吞吐宇宙的伟大天才,才能对另一伟大天才表现出如此深厚的友谊、同情,如此深刻的理解和由衷的赞颂。这两首诗是怀友寄友的千古绝唱,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为之泣下。

《梦李白二首》古诗翻译赏析-杜甫作品

《梦李白二首》赏析

李白、杜甫首次碰面是在天宝三年,见面之初即成莫逆之交。但时间不长,次年二人便分开了。在分手十二年后,李白被投入大牢,因他是永王李璘的幕府成员。乾元元年(758),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次年春,遇朝廷大赦,返回江陵。此时已赶至秦州的杜甫不知道李白已赦还,还苦苦思念,并积思成梦。为表达他对李白的关切之情,遂写下了这两首诗。诗中所体现出的是二人那生死不变的深情厚谊。

这两首诗都是“一头两脚体”,即分别用四行、六行、六行的诗文写出了梦前、梦中、梦后诗人所见到的情景。

第一首着重描述了第一次梦见李白时的景象和诗人当时的心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故人命运的关心。

诗文开篇即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诗因梦而起,梦因别而来,故开头先写别。古时官员被流放,往往前途莫测,生别如同死别,所以那时的人们视生离死别为最痛苦的两件事。诗人用死别来反衬生别,正体现出了李白的不幸遭遇给诗人内心带来的痛苦。

诗人在得知李白被流放的消息后,便时刻忧虑在心,日积月累,终而成梦。诗人说“故人入我梦”而非“我梦见故人”,其缘由正在于诗人对老友的长久思念。李白虚影的倏忽而现带给诗人的欣喜之情,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法巧妙,感情真挚。但好景不长,诗人便觉出异样。故人流放在外,怎会来到自己身旁?诗人不由得猜测起来:眼前的到底是人还是魂?此刻,在诗人心中,疑惑代替了欣喜,相伴而来的还有忧虑。心理描写细腻逼真。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两处与屈原有关的典故:其一,“魂来”两句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相传是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其二,“蛟龙”一语始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前一处是诗人在梦醒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让还未走出梦境的诗人在半梦半醒之间似乎隐隐看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李白。此处描写有虚有实,在虚实交错之间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怀念之情。后一处则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所处环境之险恶,诗人为李白的命运而担忧。通过两处用典,写出了李白命运中的悲剧色彩,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自己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这样的情景,此后又接连不断地出现,所以又有了第二首的慨叹。

“浮云”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是说云尚且飘来荡去,可老友却迟迟不来;还好李白重情重义,魂魄连续来探望,诗人才能排解心中的愁绪。“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则与前一首诗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形成了呼应,意在表现杜甫、李白二人之间惺惺相惜、生死与共的情谊。

从“告归常局促”到“若负平生志”,描写的是李白魂魄与杜甫匆匆离别时的情景。“告归”两句和“江湖”两句分别从神态和告白的角度来写,而“出门”两句则通过“搔”这个动作和“白首”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李白因壮志未酬而怅然若失的心理状态。虽然只有区区数十字,虽然描写的是李白的虚影,但见其形、听其声如见其人,其情亦让人为之动容。

诗文最后几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发出的无奈而沉重的感叹:这么杰出的人物却在长安遭到贬斥,不但如此,到了老年却得恶果,被放逐。生前都是这样了,即使名留青史,又能怎么样呢?诗人以反问的方式为故人的遭遇鸣不平,这既是诗人对李白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诗人自身遭遇的真实告白。

前一首以“死别”为开端,后一首以叙“身后”事结尾,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语言精练,感情真挚。

《梦李白二首》古诗翻译赏析-杜甫作品

【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早年曾游历南方的吴越、北方的齐赵等地,期间举进士不第。三十五岁时,杜甫到长安求官,仕进无门,十年困顿之后,终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去投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幸得脱险,潜逃至灵武,着麻鞋见天子,被任命为左拾遗。后为救房琯而上疏,结果得罪权贵,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随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于成都浣花草堂。剑南节度使严武镇守蜀地时,杜甫任严武幕中检校工部员外郎,翌年移居夔州。后举家出蜀,漂泊于鄂湘,卒于贫病。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