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清宫》原文赏析-杜常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7:42

题华清宫原文

题华清宫

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

题华清宫赏析

一首万口流传的好诗,有时却弄不清它的作者。这在文学史上并非个别现象。这首《题华清宫》就曾被当作唐代作品而收入了《全唐诗》和《唐诗别裁》,而《千家诗》收录这首诗时,又标明为王建所作。其实此诗的作者是杜常,生活在北宋时代。据厉鹗《宋诗纪事》引《河上楮谈》,可知作者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九月二十七日宦游秦、凤时,路过华清,留下《题华清宫》、《夜雨初霁》、《温泉》、《骊山》等四首诗篇,前题“权发遣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太常寺杜常”,后有跋云,由邑人“勒诸方石,以垂不朽”这一材料应属可信。

骊山下的华清宫,是唐玄宗、杨贵妃游乐过的胜地。咏叹华清风景,抒发盛衰之感,唐人早有不少名篇。如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霓裳一曲千峰顶,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绝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难乎为继的情况下,要后来居上,就得推陈出新,独辟蹊径。这首《题华清宫》便是如此,它取景深远,意味无穷,创造了独特的意境,表现了深沉的感慨。

开头两句,概括交代这一趟行程,“晓风残月”日夜兼行的氛围,也点出了凄迷景色,为历史悲剧的抒写作了铺垫。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起句。接着,最精彩的两句出现了:“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从朝元阁到长杨宫,首先是由唐溯汉,拉开了时间的距离,广阔的历史背景令读者生深邃之感。汉、唐并称盛世,而今汉家宫苑、唐朝殿阁,都只成了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的荒凉陈迹。两句一笔勾出千百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含蕴丰富。

从空间位置上看,唐的朝元阁位于长安城东,而汉的长杨宫则居于长安之西;朝元阁上的西风何能逆转来再吹向西方的长杨宫?《唐诗别裁》只好说“末二句写荒凉之状,不求甚解”。有的研究者将它解释为“互文见义”的写法:朝元阁、长杨宫都刮起了紧峭西风,同时也都接着洒下了急骤冷雨。这样解释可备一说。但是,原诗能否只看成是长杨秋雨的写实呢?似乎不然。它倒是很容易使人们联想起唐代诗僧毛可上人《秋寄从兄贾岛》的佳句:“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西风飒飒,落叶萧萧,令人疑为冷雨阵阵。写景之妙,正在于这种象外句巧妙运用所取得的幻觉效果。固然,西风可能化雨,唐人雍裕之有《农家望晴》诗云:“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但残月既在天,西风“作雨声”,则未必就是真的雨声;何况,“长杨”又是一语双关,既可指长杨宫,也可指树木中的长杨。这两句似乎也是幻觉的描写,引人遐想。“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司空图《诗品》指点人们写诗、读诗的一种方法。“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风声,雨声,总是秋声;声声入耳,一曲心声而已。历史的垂戒,凭吊的感喟,都融铸在这首诗的意象中了。

(顾复生)

【作者】

杜常:生卒年不详。字正甫,卫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人。昭宪皇后族孙。元丰中,知郓州,权发遣秦、凤等路提刑,历官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