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二首》原文赏析-邓肃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7:29

偶成二首原文

偶成二首

邓肃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沈参鼻观,扫空六凿自天游。

梦破南窗嫋水沈,卧看索壁挂瑶琴。

丝丝细雨晚烟合,阁阁鸣蛙蔓草深。

但得瓮边眠吏部,不妨胯下辱淮阴。

何时楼上登晴景,一醉聊舒万里心。

【注释】

虹桥:又名飞桥,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木拱桥。外形如长虹贯空,故名。

野马:春月奔腾的游气。(见《庄子·逍遥游》郭象注)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犹如奔马,称为野马。

篆蜗牛:蜗牛爬行后留下的黏液,屈曲如篆文,称为蜗篆。

鼻观:佛家有观想法,观鼻端白,称为鼻观。初时谛观,见鼻中气出如烟,身心内明。久之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谓之鼻观,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

“扫空”句:全句意为“扫空六种情欲,游心于天地之表。”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梦破:意为梦醒。

瓮边眠吏部:毕卓,晋新蔡人,大兴末为吏部郎,性嗜酒,邻宅酿熟,卓至其瓮间盗饮,为掌酒者所缚,明晨视之乃毕吏部,即解缚与主人共饮瓮侧。见《晋书》本传。后世诗文中用为嗜酒的典故。

胯下辱淮阴:《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偶成二首赏析

诗人邓肃警敏多才,为人刚直。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东南贡花石纲,他曾赋诗指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偶成二首》,作于被黜家居之后。第一首表现诗人不因贫困饥寒而改变自己操守的高尚情操;第二首表明诗人在闲居中设想借酒浇愁,不惜屈身勋志以求大用的心愿。通过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可以理解作者立身处世傲骨铮铮的态度。

首章起始两句写景。作者以苍苔白石相衬,以见环境的清幽;以虹桥缥缈、碧水潺湲,写景物的优美,这是庭院外边之景。三四两句,写太阳照过窗隙,浮动的游气,有如腾驰不停的野马;雨余之后,蜗牛向墙角爬行,留下丝丝的篆文。这两句体物入微,描写生动,是庭院内部之所见。以上几句都是从静中着笔,写贫士家居的生活,使人读后有幽雅闲适之感。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五六两句中写道:“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表白自己纵使在困穷的情况下,也不因妻孥的饥寒,而改变刚贞的节操;纵使时光易逝,转眼就是秋天,也感到天地无私,在家人的笑语声中,并没有悲愁的意绪。可见作者心情开朗,不为外物所奴役,不因时节的转换,而丧失旷达的情怀。因而使诗句中充满勃郁之情,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在幽居的生涯之中,作者焚香默坐,神志清怡,具有“贫贱不能移”的高致,而在结尾两句,把这种心志,写得更为深透。“一炷水沈参鼻观,扫空六凿自天游。”在鼻观中参透水沈的芳香,在心灵上扫空六凿———即喜怒哀乐好恶的情欲,把自己的神思和自然界打成一片,神游万仞之上,思出天地之表。不仅设想新奇,更寄寓了自己不屑与世俗浮沉的高情逸思。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意。不为含蓄,而有不尽之味;不作壮语,而见刚劲之情。首尾四句,从实写到神游;中间四句,从闲适到超迈,章法不同一般,但脉络井然,运思造境,皆有可观。

次章写午睡醒来以后的情景,首两句写梦醒以后,南窗边上正袅袅地旋起沉香的烟篆,此时静卧在床上,恰好看到墙壁上悬挂的瑶琴,知音难逢,这琴儿似乎已经闲挂得很久了。三四两句点明时间和季节。时候已是傍晚,门外飘着如丝的细雨,晚烟四合,塘边草际,响起阁阁的蛙声。索琴声歇了,蛙声却闹个不停;室内的烟缕和室外的暮烟都渐渐地由淡而浓,就仿佛在人的心境上罩上一重烟雾。时届初秋,蔓草已经很深了,作者对此景象以五六两句,写出自己此刻的情怀:“但得瓮边眠吏部,不妨胯下辱淮阴。”作者想到人世间能助人摆脱尘氛的当无过于酒,倘得像西晋的毕卓那样,沉醉之后,就倦眠在酒瓮边上,那该多好啊!倘能那样,即使受到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也是心甘情愿的。这两句表示素志难酬的感慨,也是作者不惜降志辱身以求担当国家重任的心志的表白。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从闲适中突然爆发的激情。外边的雨丝还在飘洒,天还没有放晴,天,何时才能晴呢?作者在结尾用双关的语气写道:“何时楼上登晴景,一醉聊舒万里心。”天阴得已久,时局也动荡不定,边境上满布的阴霾,正和暮霭一样吞噬着大地,几时才能把阴霾廓清呢?作者感叹地说:只要天能放晴,那么登楼一醉,即便自己仍然不为世用,也可以聊以舒解自己志在万里的情怀啊!这首诗在闲中见志,骨气劲猷,忧时之忱,溢于言表。

宋人的诗歌,往往造意深永,耐人寻思。在结构上多从深处拗折,在空际盘旋,于现实环境中,标出新的意象。作者《偶成二首》寓理于情,都从五六两句进行拗折,不落常轨。

(马祖熙)

【作者】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早年与李纲为忘年交。钦宗朝召对,补承务郎。张邦昌僭位,奔赴南京,擢右正言,罢归家居。有《栟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