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虬上人房》古诗赏析-储光羲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5:24

题虬上人房原文

题虬上人房

储光羲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题虬上人房》古诗赏析-储光羲作品

题虬上人房赏析

唐代山水诗派的不少诗人都略通禅学,同禅僧有或多或少的交游,诗中往往包含深远的禅意。储光羲是山水诗派中较为重要的诗人,其作品中与禅僧、佛寺直接有关的有十余首,如《题辨觉精舍》《题慎言法师故房》《苑外至龙兴院作》等。本诗就是其中别有韵味的一首,巧妙地将禅院风光与禅理融为一体,也体现出诗人自身在禅学上的修为。

“上人”是指精于佛学的僧侣,本诗是为一位名虬的上人所居禅院而题写的。作者以清灵悠远的笔触,描绘出上人清雅空寂的生活环境,传递出空明澄澹的禅意。首联两句一为实写,一为虚写,实写所居之所,虚写禅学之理,“分两地”与“一为心”相对,字面上极妙且内含深意。从房屋布局来看,禅院是由两部分组成,居所可以一分为二,而上人(释子就是和尚,僧徒的通称,取释迦弟子之意)之心是守一不二。在佛经里,曾将禅定用“心一境性”来形容,所谓心一境性,就是把心约束在一处一境。这个时候,人的身心都处在一种最佳状态,连身体也不复像没有禅定时一般的粗重,内心有一种平等清净。

“入道”两句字字皆是禅理。达摩祖师西来有一偈语:“外息诸缘,内无喘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万缘放下”就是“外息诸缘”,“一念不生”就是“内无喘息”,心如墙壁,就是疑情不动,六根不用,心息如一。这实为入道之要件。禅把自然清净的境界着落于人的内心之中,对外在的殊同不去执著,因此有“无来去”之说。千古悠悠多少事,都可在字字珠玑的禅学清言中找到其规律和本质。

前四句述精妙禅理,后四句则状清幽院景。上人所居禅院是一座布局富有情致的园林。园林美属于庭院建筑艺术之美,这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能通过园林的形象所蕴含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回味或遐想,情生于境而又超出此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禅把自然清净的境界着落于人的内心之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追求。

这里景物的特质与禅师超凡脱俗的气质是相一致的。因此,这里栽种的是象征高洁隐逸的竹子,一潭池水幽深凝绿,显得寒气逼人。深邃静谧的潭水启发人宁静、幽思的雅趣,水也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一个最好的载体,水可让人摆脱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羁绊,还人本来心性。诗人把夜色苍茫之中的竹园深潭描绘得那么清新而幽深。当空一轮皎皎孤月,它柔美而洁白的光亮洒向这遥远的人间,驱散了周遭的阴霾。“遥遥”二字暗示月亮有意与这个尘世保持距离,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顾况《送朱拾遗》中的名句“莫言归去无人伴,自有中天月正明”,似从本诗中化出。

本诗借写禅院之景,以空明清新之笔将对禅的感悟与所得禅趣诉之笔端,情景交融,回味不尽,赏景则月光水色,悟禅则似醍醐灌顶,使人忘掉了世间纷争困扰,重拾一颗本真的心。

(郭扬波)

【相关阅读】

更多储光羲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