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茗粥作原文
吃茗粥作
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吃茗粥作赏析
这里讲的“茗粥”,也叫“茶粥”,也就是烧煮的茶叶汤。据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可知这里的“茗粥”,其实就是茶的一种很早的吃法。而这种吃法,对于清凉解暑,具有很好的功效,这首诗就是描写大热天吃了茗粥以后,那种非常惬意的感觉的。
从全诗的意思看来,作者当是盛夏时节到他在山中的一个朋友那里去,由于天气太热,他的朋友给他解暑,因而吃到了茶粥的。作者在诗中为了突出茶粥解暑的神奇效力,主要是采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先是一层一层地写天气如何炎热难当,来表现后来吃了茶粥以后的清凉作用。第一层是写时节正当炎夏,白天暑气很盛,这个时候连鸟雀也热得不敢飞了,似乎山中的空气也热得凝固起来。这一形象的描写,说明人就更是酷热难当了。第二层是写自己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到高高的梧桐树的树荫底下乘凉,但是这时树荫下面也不凉快,还得再脱下自己的衣服,可见那热的程度了。第三层是希望下雨,也就是“大旱之望云霓”的意思,但是看看天空,真是“赤日炎炎似火烧”,有几片薄薄的白云在天边刚一出现,就偷偷地溜走了,好像也怕这似火的骄阳,哪里还能遮挡得住炎热的强烈的日光呢?通过这三层描写,整个山中盛夏的酷暑,人在这个环境中的炎热难耐,也就非常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了,我们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炎夏的暑热,这就为下面的吃茗粥作了有力的衬垫。
就在作者热得难受的时候,他的朋友终于给他端来了茶粥,我们可以想见作者是急不可耐地喝了那等待已久的清凉可口的茶粥了;然后吃了茶粥又吃饭菜,菜是山中的野菜——蕨菜和薇菜,都很平常,很切合山中的景象,也说明他的朋友可能是个隐者。这里没有具体写吃茶粥的情况,只是一句带过了。但是因为有了前面的衬垫,读者自然会注意吃了茶粥以后的结果。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诗歌的结尾两句:“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然而表面看来,这最后两句似乎也没有说明吃过以后的感觉。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在吃茶粥以前的那些炎热景象的描写中,其实在暗示着作者极为焦急烦躁的心情,恨不得尽快离开这个地方。现在吃了茶粥,情况可就大大不同了,您看他心情显然安静下来,而且静得悠然自在,想到自己的家也并不很远,那就索性多待一些时候,等到山中暮霭乍起,暝色四合的时候,再慢慢地下山也不迟啊!就在这种心情的变化中,我们已经领略到了茶粥那清热解暑的良好作用了,作者心情的怡然自得,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
这首诗可谓婉于措辞,妙于达意,作者构思的巧妙,真是叫人叹服。特别是那些对于山中炎夏的描写,笔墨何等精练,景象何等生动,而写来又从容不迫,显得非常轻灵,好像完全不费力气。作者以田园山水诗著称,笔调自然、质朴、生动,这首诗也处处体现着作者的艺术风格,让人不仅领略了“茗粥”的妙处,也体会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管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