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大从军》古诗赏析-陈子昂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4:53

送魏大从军原文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魏大从军》古诗赏析-陈子昂作品

送魏大从军赏析

作为初唐诗坛代表人物的陈子昂出生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其诗歌创作标举“汉魏风骨”,俨然开创了盛唐人物、盛唐诗歌的先声。这首气魄恢弘、别具一格的送别诗正体现了其诗歌主张。

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历来送别诗总是伤感多情,而此诗却一扫此貌,写得慷慨激昂,英气勃发。而且本诗的着眼点并非仅限于个人,而是放宽到整个国家、民族,体现出作者对政治的热情和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这与当时社会上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关心国计民生的风气是一致的。全诗毫无依依惜别的缠绵哀伤,而是大声铿锵地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而要领会本诗的主旨与情感,就不得不理解诗中所用的多个典故,善于化用典故正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首句化用汉将霍去病的典故。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也”,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一开始即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勉励友人慷慨从军,同时,“犹”字也道出了当时国家边情尚处紧急的状态之中。

第二句活用魏绛的典故。据《左传•襄公四年》记载,魏绛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附近的少数民族联合,曾说“和戎有五利”,晋悼公听从其言,从而消除了边患,魏绛也因此受到奖赏。这里巧借魏绛和魏大同姓,并改“和戎”为从戎,灵活化用典故,也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看法——坚持讨伐,御边保国。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载:“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两句是写景,乃是作者对魏大从军所往之地―雁山和狐塞的遥想。

结尾两句是用东汉时期车骑将军窦宪的事迹。据《后汉书•窦宪传》载,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返。作者在这里是激励友人能扬名塞外,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战功,而要留下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郭扬波)

更多陈子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