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九·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古诗赏析-陈子昂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4:51

感遇三十八首原文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九)

陈子昂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噎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霍缅纵横。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九·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古诗赏析-陈子昂作品

感遇三十八首赏析

垂拱三年(687),武后欲袭击吐蕃,先由雅州(今四川雅安)进攻羌人。当时身为麟台正字的陈子昂上书谏阻,道:“臣闻乱生必由怨起,雅之边羌,自国初以来,未尝一日为盗,今一旦无罪受戮,其怨必甚。”认为应当“计大不计小,务德不务刑;图其安则思其危,谋其利则虑其害”(《谏雅州讨生羌书》)。表明他反对不义战争的立场。兴寄为诗,便是这首“丁亥岁云暮”。

诗的开篇类乎史笔,准确地记下了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丁亥岁(垂拱三年)冬天,武后将用兵于蜀地。“西山”本为成都以西的雪岭,此泛指蜀西羌人聚居之地。“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二句为“西山事甲兵”的进一步的具体描写:战士们背负干粮,绕行邛崃山间,准备攻打羌人。一个“争”字,有主动和先发制人的意味。

以下诗人没有写战争和战争的结果将是如何,而是凭借自己作为蜀人对此次行军地理状况的熟悉,发挥想象,刻画阴郁可畏的征行环境氛围,暗示出战争前景的并不光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这不仅是冬日山中气象的描绘,同时也表明了一己的感情态度。阴风怒号,彤云密布,天昏地暗,而“羽檄复相惊”,则倍增愁惨。“羽檄”所惊为谁?难道仅仅是羌人?你看,出征战士们战战兢兢,如临深履薄。“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他们弯曲着身子,冒着山石崩塌的危险,在高山与深谷间前进,被驱遣着去进行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比山路更危险的,是这场政治冒险本身。这中间八句在诗中举足轻重,它形象地展示了这将是一场士气低落,失道寡助的战争。与后来岑参笔下的雪夜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相比,恰成对照。

最后四句是卒章显志的正大议论:圣人治理天下,得道则天下太平。(古人认为三台星——“泰阶”平,则天下太平。)而袭击羌人,是统治者(“肉食”者)的失策,百姓(“藜霍”指食野菜者)的祸殃。与篇首相映,结尾复归于庄重,使全诗政治色彩特浓。像陈子昂这样用诗笔自觉、经常地干预政治的诗人,在李杜以前的唐代诗人中为罕有。直发议论在审美功效上本有欠缺,但此诗由于中间八句成功地通过制造气氛作形象暗示,意味深长,在相当程度上又弥补了上述缺憾。

(周啸天)

【相关阅读】

更多陈子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