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淮原文
泛淮
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泛淮赏析
陈师道三十八岁时,由徐州教授移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教授。这次调动,是由于他私送贬官出守杭州的苏轼,为党人交章弹劾。从此他断送了晋升的机会。按说,此番泛淮赴颍,他的心情是很不好的。但粗读这首五律,又似乎不尽如此。
这次淮上之行,正赶上冬晴,天气本来暖和,加上初日照临,又遇退潮,顺水顺风,诗一上来描写的旅途气象,是和平、宁静、温暖,心情显然也是畅适的。次联“鸟飞”、“人语”,更是一幅江淮水国图。鸟飞碧云中,与云彩共映于淮水,犹如在水中飞翔。“鸟飞云水里”五字,不仅说尽顺水行舟,水天一色的景致,而且令读者感到诗人鸢飞鱼跃的自得之趣,形成了一种明丽清逸的意境。对句“人语橹声中”,更饶佳趣。诗人高坐船上,橹声哑哑,人语嘈嘈。本来局促的小船,寂寞的旅行,因此平添了无限意趣。这一联,上句绘形,富于画意;下句写声,富于人情。两相融合,使诗情从第一联的温暖畅适变得更加明丽开朗。
颈联转出心情,仍是因景见情手法。“平野容回顾”,言楚地平阔,四野无山,使我得以伸展视线,回顾故乡彭城(徐州)。乡愁淡淡,尽在一顾之中。一个“容”字,下得极好。此间虽非故土,但平野亦自多情,容我恣意回眺。对句“无山会有终”,言江淮平原虽然“无山”,似无林泉之胜,但我必将有终老故乡之日,不至毕生奔走天涯。十字写回顾之情,终老之愿,总之是从“平野”、“无山”的眼前景逗出,句句不离泛淮所见。
一点淡淡的乡愁,一缕终老的心愿,刚刚给画面投上一小片阴云,马上又被一声长啸驱开了。“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作者坦荡的胸怀,驱散了薄雾轻愁。他靠着船桅,吟啸自得,心地顿宽,自有一种超迈的意气(逸气)。如此心境,如此风光,正可任情吟啸,自不必计较诗句的工拙了。
这首诗从风和日暖一路写来,便有一股温暖平顺之气;到“鸟飞”、“人语”,更有一种怡然之乐,颈联偶然点了一下乡愁及平生之愿,也随即排遣,看来,这位失意而执着的诗人,对仕途偃蹇,是欣然自适,毫无遗憾的了。其实不然。诗人那种不平之气,全在尾联一个“聊”字中透出。聊,姑且之意。原来,于群小之中伤,他终究未能完全置之度外;只是“姑且”以旷达超迈之气,驱散心头的浊雾。但既云“姑且”,一肚皮不平之意自在言外。
这样看来,诗情是在“聊自逸”的反面。他并非太上忘情,而是站得高人一头,不作苦涩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过人的修养,也可窥见他写诗时深刻的构思。这首诗所写水上风光,固然鲜明清丽;写不平静的情怀,也十分含蓄。其运思之幽深,意境之超脱,表现了一种崇高美。陈师道的诗,好在一个深字。观其心与神俱,排遣俗虑之处,自有一种傲岸之气激荡于字里行间。这首诗可算是《后山集》中洗净陈言,淡远有致的佳什。
(赖汉屏)
【作者】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少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初,因苏轼等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宗杜甫,锻炼辛苦,质朴老苍。黄庭坚甚爱重之。为江西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