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溪归湖上晚景绝佳同散原作原文
游西溪归湖上,晚景绝佳,同散原作
陈曾寿
行尽西溪三百曲,忽开天镜晚晴中。
仙山楼阁无限好,碧海银河何处通。
落日千峰横紫翠,中流一叶在虚空。
时无小李将军手,奇景当前付散翁。
游西溪归湖上晚景绝佳同散原作赏析
古人咏西湖之作多矣,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涟滟晴方好)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陈曾寿这首七律,写西湖的晚晴景色,情景交融,亦独具特色。
诗人在历尽西溪的曲折后,才进入西湖。首联下句中的“忽”字应是豁然开朗之意,也就是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天镜”喻西湖波平如镜,范成大有“掉入湿银天镜中”之句。夕阳晚照中的西湖,真是美不胜收。首联是写初入西湖时的总体印象。
红花还须绿叶扶,写西湖如不描绘湖周围的景物,就会显得单调乏味。而暮色中西湖周围的群山和亭台楼阁,影影绰绰,更有一种朦胧美,犹如戴面纱的美女,所以说“仙山楼阁无限好”。广阔的湖,一望无涯,似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故曰:“碧海银河何处通。”从人间到天上,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
此时,在夕阳中的“千峰”呈现出美丽的紫翠色,一个“横”字,便突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态。而“落日千峰横紫翠”使“仙山”“无限好”增添了具体内容。至于第三联下句“中流一叶在虚空”则与上联“碧海银河何处通”相关联。“一叶”,小船。小船在湖中轻漾,使人感到仿佛是泛舟于银河之中,而“虚实”二字更加强了空灵之感。
末联“时无小李将军手,奇景当前付散翁”。唐人李昭道,善画山水,时称小李将军。上二句意谓当今已无小李将军这样的丹青圣手,只有陈三立(号散原)的山水之作才能描绘出西湖的“奇景”。这是溢美之词,但也紧扣了题目“同散原作”。
这首七律是纪游写景之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虚实相衬,情景交融,把西湖的晚景描绘得绚烂多姿,令人神往。
(赵祖堃)
【作者】
*陈曾寿(1870-1949),字仁先,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学部郎中,都察院广东道监察御史。后筑室杭州南湖。有《苍虬阁诗》十卷,续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