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二十一兄季此韵》原文赏析-晁冲之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2:36

次二十一兄季此韵原文

次二十一兄季此韵

晁冲之

忆在长安最少年,酒酣到处一欣然。

猎回汉苑秋高夜,饮罢秦台雪作天。

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蒍》过楼前。

如今白发山城里,宴坐观空习断缘。

【注释】

作者出身济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宁)望族,群从极多,仅《宋诗纪事》所录,即有说之、补之、颂之、咏之、载之、贯之、谦之等人。季此,未详其名。

长安:指北宋都城汴京。

“酒酣”句:《墨庄漫录》:“政和间,李师师、崔念月二妓,著名一时。晁叔用(冲之字)每会饮多召侑席,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声艳一时。”

汉苑:指京城附近的苑囿。如汉代有上林苑。

秦台:即秦楼,此处指歌楼。

伊优:即“伊优亚”,小儿刚学话的声音。《汉书·东方朔传》:“伊优亚者,辞未定也。”后来省作“伊优”。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说话没有定见,迎合人意。

《于蒍》:歌名,唐代鲁山令元德秀所作,德秀志行高尚,时人称为元鲁山。《于蒍歌》是表明风操、规诫帝王过失的诗篇。

“宴坐”句:是说用静坐的方法,追求超乎色相的物我皆忘的空灵境界。《释氏要览》:“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我所,诸法从因缘生,无作者受者,是名空。”作者亦有学佛以求超脱之意,所以有“习断缘”之语。

次二十一兄季此韵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遭逢乱离之后,作者追忆承平时在京城游乐的情事,和当前隐居在山城的情况相比,寄慨今昔,词意悲凉。首联“忆在长安最少年,酒酣到处一欣然”,从回忆着笔,当年他旅居京城,翩翩俊雅,轻财任侠,又在同辈诸人中,最为年少,颇以意气自负,在征歌侑酒之际,不惜一掷千金,风流自赏。“酒酣”一句,正是那时豪迈气概的写照。三四两句紧承前文,具体写“欣然”之事。“猎回汉苑秋高夜,饮罢秦台雪作天。”前句表明当年的秋天,常常在京城附近的苑囿打猎,回来的时候已是霜华满地的高秋夜晚。后句写有时纵饮歌楼之后,不觉外面已经素雪纷飞,变成琼瑶世界。这两句从田猎宴游中,写自己少年时期的意气,不同一般。

五六两句,写傲然自负之情。“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蒍》过楼前。”“不拟”句,表示自己不甘心无所可否,伊优学语,追陪殿下,去迎合权贵们的意旨。“相随”句,写自己只愿和几辈知交相随,歌唱元德秀高士《于蒍》诗,经过市楼之前,表白有志弥补时艰的心意。这两句写自己虽然爱好游乐,但操守刚贞,并非“同俗苟且”之徒。以上六句,全是忆旧,但层次鲜明,把自己的风度、性格、志向,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使人想见其为人。最后二句写当前,也是写诗的主旨。“如今”—句,陡然转折,表明今朝“白发山城里”之我,正是当年长安城中的翩翩年少。时事多乖,人已垂老,往昔拓落高迈的豪气,也消磨殆尽。在这里,作者且不作“断尽西风烈士肠”那样暮年的感叹,只以“宴坐观空习断缘”的淡语作结,表达内心深处的悲哀之情。“宴坐”,是静坐,“观空”,是佛家追求物我皆空的境界的方法。作者并未能割断尘世的情缘,相反,他是一位富于热情的人物。少年时代,就已经在软红尘中,显露铮铮的傲骨,老来也没有忘却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遭际。所以结句只写“习断缘”,用“习”字点睛,以示情缘未断,只能用佛家教义警示自己,以求习得断缘而已。作者此时内心寂寞空虚,所谓前缘如梦,往事如烟,梦似断而未断,烟似散而未消,所以结语虽淡,倒是极度凄哀之笔。这样作结,遂使往日的欢欣,以及自负之情,自任之气,都成为今朝悲凉的来源。

刘克庄《后村诗话》说:“‘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蒍》过楼前’,于乱离中追溯承平事,未有悲哀警策于此句者。”可谓知音之言。在读者或无此种心情上的感受,在作者却是从大半生中猛然回首所得的震撼心灵的话语。后村所谓“悲哀警策”,正是着眼在此。

(马祖熙)

【作者】

晁冲之:生卒年不详。字叔用,号具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补之从弟。授承务郎。师从陈师道。绍圣间隐居具茨山下,徽宗时屡荐不起。诗属江西派。有《晁具茨先生诗集》。

【相关阅读】

更多晁冲之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