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口号原文
清溪口号(录四)
查慎行
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夹岸一声啼,晓山青未了。
来船桅杆高,去船橹声好。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
渔家小女儿,见郎娇不避。日暮并舟归,鸬鹚方晒翅。
桥坏笮系绳,水浅牛可跨。牛背渡溪人,须眉绿如画。
清溪口号赏析
诗人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旅游浙西,过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县)吟成《青溪口号》八首,今选其四首。“口号”即随意吟成之意。
第一首,“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这种民歌体的语言,看似十分浅显,联想到唐代秦韬玉《贫女》“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句,陡觉蕴涵丰富,语味深长。一“不”一“爱”,一反一正,“溪女”品性高尚,爱好高雅,一洗凡俗,尽包其中。这位家住青山、门临绿水、黎明即起、悠闲自得听鸟啼的“溪女”,含有诗人几分“不慕荣华、寄情山水”的自况意味。本诗写作时,“自惭周粟”的明末大诗人朱彝尊及毛奇龄等都下了山获得清朝的高衔厚禄,而风华正茂的查慎行与其老师黄宗羲等仍裹足不前,黄终日著书立说,查则遍游山水,终日吟诗。诗句里也不无保持民族气节、洁身自好的感情流露。
“溪女”为什么“爱听画眉鸟”?“夹岸一声啼,晓山青未了。”曙色方开,“画眉鸟”一声啼唤,传响的两岸青山,一溪绿水,都次第卷入眼帘。画眉声愈传愈远,天色愈明,这时放眼眺望,重峦叠翠,极目远边。“溪女”在“画眉鸟”一声啼唤之中,便阅尽了江南黎明时分极富诗情画意的山光水色,叫她怎不“爱听画眉鸟”?再说,诗人笔下的“画眉鸟”绝非凡鸟,简直是“驱散黑暗,唤来人间光明美景的”神鸟,她怎不“爱听画眉鸟”呢?这里诗人用声、光、色彩、物、时空似乎摄成了一部“江南画眉啼晓”的立体动画片,一个接一个的镜头,使人目不暇接,美感无限。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情趣的恬淡高雅,令人惊叹。“晓山青未了”有几分化用杜甫《望岳》“齐鲁青未了”和柳宗元《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句意,但其境界确有超越前人处。清张维屏说:“初白先生(查慎行后改名悔余,号初白)极清真,极隽永,亦典切,亦空灵,如明镜之肖形,如化工之赋形,其妙只是能达。”细读本诗和以下三首,不难寻到张说的例证。
第二首诗写船夫运舟的辛劳。浙江省河流源短流曲,多峡谷,谷深滩多,具有山溪型河流特色。本诗可能指今杭州市属郊县淳安县新安江舟行情况。
诗的前两句从韵脚“高”和“好”,写无滩地带上下水不同,舟子运船的劳动强度和心态各异;后两句用谓语“厌”和“惜”写有滩地带上下水不同,舟子运船的劳动强度和心态也迥殊。四句诗无一句明提舟子,其实句句力状舟子。“高”“好”“厌”“惜”在炼字的准确中,也反映诗人对舟子艰苦劳动的深切体会和同情。舟子上水或拉纤或扯滩;下水或摇橹或放滩,一般写来容易重复寡味。而诗人按有滩地带和无滩地带的上下水分别组成两个回合,读来只觉反复而不重复,且内容全面,层次分明,韵味盎然,足见其运思和章法之妙。
第三首,“渔家小女儿,见郎娇不避”。出身劳动人民家庭的渔家姑娘,见到年轻小伙不躲躲藏藏,大方活泼。这跟终日深锁闺阁的所谓“大家闺秀”截然两样。诗人对渔家姑娘“见郎娇不避”这一思想行为的赞赏,正如吴芳吉说:“至人而有至情,至情而有至文。”“日暮并舟归,鸬鹚(lúcí)方晒翅。”一“归”字写出整天忙碌的渔家姑娘直到日暮仍忙于荡楫操舟。一“晒”字写出终日在水中辛苦捕鱼的鱼鹰这时得闲正展开湿淋淋的翅膀,伫立渔舟,借晚风风干羽毛。一“归”一“晒”,一忙一闲,一动一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幅“渔舟归晚”图,着笔不多,描绘得真切、动人,诗味隽永。
第四首,“桥坏笮(zuó)系绳”,桥坏后用数根笮(竹索)为浮梁,笮间铺上木板,人寻笮以渡水,俗称笮桥或索桥。今四川灌县岷江上仍有。“坏”字看似只写出山乡交通艰难,其实经济贫困、文化落后自然也曲包其中了。然而就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山乡里,竟然出现一介“须眉绿如画”的牛郎,英俊无比。他既谙水性水位,又能假牛而安然渡溪。诗人把牛郎写得如此才智,品貌俱全,似有几分暗含“江南多才子”,“山乡正是藏龙卧虎之地”的寓意。古往今来写女性之美屡见不鲜,唯写男性之美既不多见也难落笔。然诗人不费笔墨,不事雕琢,只将表男性生理特征的“须眉”二字信手拈来,便把一位男子汉写得俊俏动人。这幅“牛郎渡溪”图,极风趣,极别致,也寄寓深远。
四首诗八十个字,把青溪县的“溪女”“渔家小女儿”、舟子、牛郎及“夹岸”“晓山”“桥”“笮”“溪”“滩”“船”“桅杆”“橹声”“画眉鸟”“鸬鹚”“牛”等众多人物和山水的特征个性一一勾勒出,且富有浓郁乡土味。既可见诗人布景设物之密,又可见赋物肖形之工。四首诗分之则独自成为四幅素描画——“江南画眉啼晓”“山溪舟子运船”“渔舟归晚”“牛郎渡溪”,每幅画意态淑远、风趣横生,使人过目难忘。合之则又成为江南风情画长卷,荟萃人物山水于一图,意蕴深远,形态动人,使人赏心怡目,美感无穷。全诗以白描手法,采用民歌体的平易话语,抒写人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情实态。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这四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蕴涵丰富,意见言外,情韵动人,当得起“用常得奇”佳作的称誉。
(周甦)
【作者】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夏重,一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局度严谨,为清代一大家。有《敬业堂诗集》《苏诗补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