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访戴图原文
题访戴图
曾幾
小艇相从本不期,剡中雪月并明时。
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
题访戴图赏析
晋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阴(浙江绍兴),一个雪夜忽忆戴逵,时戴在剡溪(曹娥江上游,自山阴可溯流上),遂连夜乘船往访。经一夜到达,没进门就回来了。人问其故,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及《晋书·王徽之传》。访戴之事向来只被视为魏晋名士任诞风度的表现,曾幾却由于画家的启发而从中看出一段新意,因此,这首《题访戴图》虽咏故事而不落窠臼。
一二句叙访戴事。王徽之访戴是乘舟前往,故云“小艇相从”。这次出访不是事先筹划,而是兴致勃发,临时决定的,故曰“本不期”。既是乘兴而往,那么,兴尽便归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本不期”三字,道尽了魏晋名士纯任自然的意态。而王子猷所以心血来潮,是受了景物的感发。当时夜雪初霁,月色清朗,他中夜醒来,不能成寐,又读了左思《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逵(字安道),便动了出访的念头。“剡中雪月并明时”,既有画意,更具诗情。诗人将王子猷置于雪月并明的剡溪之上,益显其洒脱高远的风姿。
三四句进而发挥,说子猷因访戴而饱览了山阴一段奇景。这两句,似应作“不因兴发孤舟往,那得山阴一段奇。”但诗人却说“不因兴尽回船去”,更耐人寻思。盖乘兴而往,毕竟还有会友的意念,不能全神贯注静赏雪月。待打消访戴的念头而“回船去”,诗人才能凝神览胜。这里的“兴尽”是访戴之兴尽,而赏奇之兴转浓。要是他敲了戴门,进了戴家,岂不反败了这意兴?“兴尽回船去”五字,著以“不因”、“那得”,更饶兴味。
典故传习既久,容易成为熟套,了无新意。只有运用生活经验去读古人书,运用典故时方能光景常新。诗人认为,正因为王子猷风神洒落,把访戴而不见戴的事不挂心头,才能真正领悟到山阴山水之奇妙。不善于读书,不能探得古人心境,运用典故怎能如此深入一层?此外,此诗措语皆活。“本不期”、“不因”、“那得”等虚字互相呼应,使全诗一气呵成,读来极为流畅。这样的题画诗,无疑使画大为生色。
(周啸天)
【作者】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其先居赣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入太学,后任将仕郎,赐上舍出身。南宋初,提刑江西、浙西。主张抗金,为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左通议大夫致仕。谥文清。论诗与吕本中相类,亦主活法与顿悟。陆游曾师事之。有《茶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