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古诗翻译赏析-岑参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0:52

碛中作原文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释】

①碛:沙漠。

②走马:跑马。

③平沙:广阔的沙漠。

【译文】

我骑马一路西行似要走到天边了,月盈月亏,离家已经两个月。今晚不知要在哪里过夜,这茫茫大漠不见一处人家。

《碛中作》古诗翻译赏析-岑参作品

碛中作赏析

该诗的写作时间和《逢入京使》相近。从第二句看,诗人已经离家有两个月了,整天在大漠之中风餐露宿,恰逢十五月圆,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该诗。

第一句写了空间的壮阔和离家后的行程。诗人扬鞭策马、一路风尘向西行进的形象仿佛跃动在我们面前。“西来”交代前行的方向,“欲到天”不仅表明了行进的距离之远,也刻画了诗人不畏困难、一路向西的气势。他仿佛要策马飞到天边,不达目的誓不回还。此外,大漠广阔无垠、不见四合的气势也给人“欲到天”的感觉。

第二句着眼于时间,交代诗人离家已经两个月,颇具深意。该句表面上只点明了当时的时间——十五的夜晚,但仔细品味后发现,其中别有深意。诗人之所以能将时间记得如此清晰,正表明了他对故乡和家人强烈的思念。月圆之时,人却不团圆,诗人怎能不感慨?也许他也想借助朗照四野的月光,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带给故乡的亲人。

后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前句设问,问今夜于何处住宿,但后句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感情融于景物之中,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明月朗照,茫茫黄沙的大漠寂寞、荒凉,诗人和他的伙伴看来只能就地宿营。这里暗示了马上生活风餐露宿的艰苦。

诗人巧妙地选取了行军旅程中的一个片断,让读者看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虽然四句话都是叙事和写景,但随处都流露出诗人在行军中的心理感受,深沉感人。

《碛中作》古诗翻译赏析-岑参作品

【诗人名片】

岑参(约715~770),今湖北江陵人。出身官宦,却因父亲早亡而家势衰落。他自幼从兄读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到长安求官,后又北游河朔。天宝三年(744),中进士第,担任兵曹参军。天宝八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掌书记。天宝十三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安史之乱后,他于至德二年回到朝廷,经杜甫等人推荐担任右补阙等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之职。之后辞官,死于成都旅舍之中。

《碛中作》古诗翻译赏析-岑参作品

更多岑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