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原文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①角:军中的号角。
②旄(máo)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昂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
③羽书:即羽檄,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尉犁县。
④单(chán)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
⑤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
⑥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旄: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份的凭证。
⑦阴山:在今内蒙自治区中部。
⑧虏塞:敌国的军事要塞。兵气:战斗的气氛。
⑨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⑩沙口:位置不详。
⑪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
【译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军书昨夜从渠黎传到京,单于已在金山西边入侵。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驻扎在轮台北境。上将持着符节出师西征,黎明时军笛响大军起程。战鼓四起雪海涌起波涛,三军齐呼阴山发出共鸣。敌军营中一派阴沉杀气,古战场上白骨缠着草根。剑河寒风猛烈满天乌云,沙口石头冻裂马蹄冻脱。亚相为了王事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古来青史垂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
【赏析1】
该诗是一首七言诗,和《走马川行》是同一时间、同一事件、赠送同一对象的作品。但《走马川行》没有写战斗,而是通过军士的冒风前行写必胜之势。此诗的手法和前诗不同,是直接描写战阵。
前六句写临战前双方严阵以待的紧张形势。与《走马川行》先写自然环境不同,该诗直接描写战阵,表明军队已经进入战备。前两句两次用“轮台城”加强语言的气势,渲染当时的战斗气氛。而“夜吹角”、“旄头落”两词,在烘托唐军同仇敌忾情绪的同时,也暗示了唐军的必胜气势。气势渲染到一定程度,诗人却宕开一笔,点明局势紧张的缘由。这种倒置的手法使开头更加奇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句式相同,表现了两军对垒局势的紧张,大战即将开始。
下面四句写白天出兵,极笔描写了吹笛伐鼓的军队声势,和《走马川行》中对夜行军的描写不同。“上将”表明将军的级别,“大军”表明军队的气势。这样,军队的声威浩荡,四面鼓声响起时,冰冻的雪海仿佛为之汹涌。而三军的呼喊声,更是令巍巍的阴山摇动。至此,出师时的从容和开头的紧张对比强烈,更加突出军队的声势。
后面的四句描写艰苦的战斗。“虏塞兵气连云屯”说明对方军队人数众多,通过对方兵力数量的多来突出自己一方兵力的强大,以强写强。“战场白骨缠草根”说明战斗后必定有大量的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力描写天气的寒冷。“剑河”、“沙口”这些地名给人浓重的杀气,是泛指。“风急雪片阔”、“石冻马蹄脱”更表现了边疆气候之特点。通过描写寒冷与牺牲,诗人歌颂了唐军将士奋不顾身的精神。
结尾四句用歌颂收束全文,提前预测凯旋,照应题目。
全诗张弛有度,用了描写、烘托、想象、夸张等多种写作手法,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激情。
【赏析2】
这首诗和上篇系同一时期、赠同一人之作。但此诗是直写军情战事,写战局之凶险与气候之严酷,反衬出唐军誓师出征之声威与高昂士气,表现出坚韧不拔、雄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全诗情调激昂,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全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它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诗人名片】
岑参(约715~770),今湖北江陵人。出身官宦,却因父亲早亡而家势衰落。他自幼从兄读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到长安求官,后又北游河朔。天宝三年(744),中进士第,担任兵曹参军。天宝八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掌书记。天宝十三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安史之乱后,他于至德二年回到朝廷,经杜甫等人推荐担任右补阙等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之职。之后辞官,死于成都旅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