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原文
喜雨
曹植
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 ,郁述西南征 。
时雨中夜降 ,长雷周我庭 。
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注释】
1、庆云:景云,或卿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芬芬,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2、郁述:郁律,烟霭飘忽貌。
3、时雨:善雨,好雨。中夜:即半夜。
4、周:盘旋。
喜雨赏析
这是曹植的一首很不出名的诗。据诗前序言:“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于饥饿。”知其作于太和二年(228)夏日,应属曹植后期的作品。
“天覆何弥广!”诗篇以感叹句式领起,直呼而出,赞颂了苞育万物的上天,感情很是浓烈。接着,又以“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这样的诗句,强调了上天的神威,突出了群生(当然也包括作者)对上天的依存关系。一个“必”字,一个“则”字,笔力雄健,含义深广,有力地表现了自己对上天的崇仰和寄赖之情。
“庆云”四句,展写天降时雨的过程,描写具体,绘声绘色:满天烟云,从北边升起,然后,飘飘忽忽向西南方向集聚;到了半夜,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雨,雷声隆隆不绝于耳,大雨倾盆润泽久旱的土地……好一场及时雨啊!作者用“庆云”“时雨”“中夜降”“周我庭”,把久旱逢甘霖的欣喜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这种感情,正是广大挣扎在饥饿、死亡边缘的劳苦民众的心声。
“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是作者触景生情的畅想。大地膏润,嘉禾时播,遥想秋收之日,必当五谷丰登、颗粒金黄!从而结束全篇,照应了篇首对上天的礼赞,充满了喜悦和希望,结得俊爽有神。
综观全诗,通过对久旱时雨的描写,以典雅的文字、庄重的音节和浓烈的感情,歌颂了天孕万物的恩泽,表达了由衷的喜悦和美好的希望。在内容和形式上,远袭《诗经》“颂”诗模样,有庙堂文学的遗风,故陆侃如先生认为此诗“很坏”(《中国诗史》)。平情而论,似嫌苛求。也有人结合曹植后期诗篇比较隐晦的特点,认为此诗采用比兴手法,实则寄托了曹植对魏明帝曹叡的希望,祈求他能如天地之无私覆,可供参考。
(谭忧学 刘德煊)
【诗人名片】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的一生可以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在这时即魏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平顺。后期在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两朝(220—243),遭受猜忌,不得参预政事。屡次要求自试都得不到允许。因此常抑郁无欢,到四十一岁就死了。他的诗流传约八十首,以五言为主,大都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情感热烈,慷慨动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