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原文赏析-曹植古诗-魏晋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7 00:12

三良原文

三良

曹植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三良》原文赏析-曹植古诗-魏晋诗歌

三良赏析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卒,殉葬一百七十七人。其中有秦大夫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三人俱为善臣,人称三良。殉葬从死,这是一种缺乏人道的残酷做法,在当时就使全国民众受了很大的刺激,作了《黄鸟》一歌哀悼死者。其时有见识的大臣也认为,秦穆公虽然广地益国,征服了不少国家,但他“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史记·秦世家》),这是违背人心的。三良冢在关中岐州,曹植从军打仗曾至关中,此诗可能是过三良冢有感而作。

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从三良角度记叙殉葬原委。据说秦穆公生前与群臣饮酒时当宴宣称与众臣“生共此乐,死共此哀”,这不过是一句笼络人心的空话,而三良在穆公死后却以从死的方式来落实此话,认为这是忠义的行为。在他们看来立功立名之事靠主观努力不一定能够办到,忠义(即殉葬)却是自己乐于所为并能够做到的。这段这种客观记叙,已能显示出三良那无谓的愚忠愚义。

接下来四句为第二段,从旁观的角度描写三良从死时的具体情景。如果说单从第一段看,也许认为作者对三良抱着赞颂态度的话,那么通过第二段的描写就反衬出三良见解的迂阔可悲。“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谁说从死便心安理得呢,在三良的意识深处是对生的留恋,他们并不甘心白白地送掉生命。所以登上坟墓时难免涕泪长流,临入圹穴时不由得仰天叹息。对三良本身这种内心矛盾和极度痛苦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哀怜同情之心,一方面也无形中批判了三良愚忠的抉择。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抒写作者对三良从死的哀伤之情。“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如果说三良从死之后灵魂可在黄泉之下与穆公“死共此哀”的话,那么他们生活的也将是一个万古长如夜的幽暗去处,永远再不会回到光明的人间来了。黄鸟交交悲鸣,似在为三良伤心,听了叫人摧肝糜肺,悲不自胜。“黄鸟”用诗经《黄鸟》的典实,使人想起了这首挽歌中“临其穴,惴惴其慄”的话,充实了三良的悲剧形象;也想起了秦人“彼苍天者,歼我良人”的惋叹,增强了对暴君秦穆公的憎恨。

(费秉勋)

【诗人名片】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的一生可以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在这时即魏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平顺。后期在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两朝(220—254),遭受猜忌,不得参预政事。屡次要求自试都得不到允许。因此常抑郁无欢,到四十一岁就死了。他的诗流传约八十首,以五言为主,大都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情感热烈,慷慨动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

更多曹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