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来日大难原文
当来日大难
曹植
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罇办东厨。
广情故,心相于。
阖门置酒,和乐欣欣。
游马后来,辕车解轮。
今日同堂,出门异乡。
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当来日大难赏析
王夫之素不喜曹植之诗,斥之为“排当沓合,了无生气”(《古诗评选》卷二),但对曹植的这首《当来日大难》却另眼相看,称赏之曰:“子建而长如此,即仵之天才流丽可矣。”到底好在何处?王夫之有他自己的看法:“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游马后来,辕车解轮’,事之景也。‘今日同堂,出门异乡’,情之景也。”(上书卷一)
本诗没有一句景语,因而也就谈不上“于景得景”的问题。诗中铺叙了一次宴会场面。开头两句“日苦短,乐有余”,说明了设宴欢饮的动机。既然人生在世之日苦短,而世上的赏心乐事尽多,为什么不抓紧时间行乐呢?这个开头貌似达观,实则相当苦闷。曹植原是一个很有抱负的才能之士,现在忽然要及时行乐起来,说明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他的生命之船不得不改变航向了。这两句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十分短暂,何必要骨肉相残呢?这一层意思作者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得很严,从字面上是不容易看出来的。自“乃置玉罇办东厨”以下具体铺叙宴会场面。“广情故,心相于”两句,描写宴会的人事与气氛。“广”,读为“旷”,宽松之意。“情故”,即亲故。这句是说,在宽松的气氛中亲故们坐在一起。“心相于”是说大家都有着相似的心情。究竟是什么心情呢?诗中没有直说。“阖门置酒,和乐欣欣”,进一步描写宴会的人事与气氛。“阖门”,即一家子。“和乐”,用《诗经·小雅·常棣》中语:“兄弟既具,和乐且孺。”这在全篇中有提示作用,提示读者去思索《常棣》中另外一些名句(如“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等)的意思。古人熟读《诗经》,作者只要点到,宴会上的人都会心中有数。当时宴会上既有与曹植的心贴得很近的同受迫害的白马王曹彪一类的人在,又有做了皇帝而对自己的兄弟面和心狠的曹丕在。说不定这首诗就是曹丕指名要曹植写的应景之作。曹植要应这个“景”,实在太难。写些凑热闹的废话,违心;写些规练性的真话,危险。于是只好顺手拉出《常棣》篇来帮忙。话照样说得很愉快:“和乐欣欣”,但他的种种难以明言的意思已经点到了。曹丕及曹氏诸王都能够各有会心。这就是所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游马后来,辕车解轮”两句,王夫之称之为“事之景”,是很恰当的。这是因为在叙事之中确实有“景”可看。兄弟欢聚,本该无话不谈,有如《常棣》所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但奇怪的是气氛并不热烈,连前面所说的“广情故,心相于”,似亦属于场面上的话。宴会期间,近乎无话可说。于是只好把注意力转向诸如“谁来迟”“谁的马车到了”一类的琐事。这就不难看出,赴宴之人心头各有重负。
最后四句均为劝酒之词。魏文帝不让诸弟留宿京师,宴会散后,将遣使监护诸弟各自就国。诗人想到兄弟“同堂”聚会机会之难和各处“异乡”之悲,便情不自禁地端起酒杯,劝大家开怀畅饮。王夫之把这两句称之为“情之景”,也是很恰当的。这是因为“情”中确实别有一番景象。即将被遣的诸侯王的“情”是一种景象,下令对诸弟严加看管的曹丕的“情”又是一种景象。诗人要把这两种不同的“情”调和起来是困难的,但他又不能不作这样的努力。于是便想到了曹丕《燕歌行》中的名句:“别日何易会日难。”他把这句诗化进了己诗,熔裁出“别易会难,各尽杯觞”的结尾。这样的结尾,对曹丕,或能动之以情;而对即将离京的诸侯王,亦多少有些劝慰之意,因此可谓蕴藉巧妙而又不失温润倜傥之致了。
陈沆《诗比兴笺》曰:“此即《圣皇篇》、《白马篇》之旨也。‘今日同堂,出门异乡’,骨肉分离,手足胡越,所谓涕泣而道之也。”陈氏说诗,颇多牵强附会,但对这首诗的评论,因为能设身处地地体察曹植的内心世界,并把握到了曹植在诗歌创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努力排除自己的先入之见,因而能够被他一语道着。
(吴汝煜)
【诗人名片】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的一生可以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在这时即魏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平顺。后期在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两朝(220—267),遭受猜忌,不得参预政事。屡次要求自试都得不到允许。因此常抑郁无欢,到四十一岁就死了。他的诗流传约八十首,以五言为主,大都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情感热烈,慷慨动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