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䱇篇》原文赏析-曹植古诗-魏晋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23:39

鰕䱇篇原文

鰕䱇篇

曹植

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鰕䱇篇》原文赏析-曹植古诗-魏晋诗歌

鰕䱇篇赏析

本篇属于《相和歌辞》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曹植拟《长歌行》为《鰕䱇》。此诗大致作于魏明帝太和年间。曹植生于战乱频繁的时代,加之深受曹操影响,从青少年时起,就抱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一下子改变了曹植的地位和处境。由于以前争立太子之嫌,曹植处处受到曹丕及后来的明帝曹叡的猜嫌,以致十一年而三徙都,过着明为王侯、实是囚徒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仍然时刻关心国家安危,以安边定邦为己任。他在给明帝的《求自试表》中说:“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期,将挂风人‘彼其’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脱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又说:“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然而在那唯势利是求的社会里,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只能为朝士所笑。所以诗人写了这首名篇,以“鰕䱇”“燕雀”喻那些目光短浅、唯势利是图的小人,以“鸿鹄”自比,抒发壮士的远大抱负。

“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鰕”,鲵,一种小鱼。“䱇”,即“鳝”字,黄鳝。“潢”,积水池。“潦”,雨后土路上车辙中的积水。这两句意思是说,鰕䱇这类小鱼只能在积水池和土路上的雨水坑中游动,不知世上有大江大海。此二句语出《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藩柴”,篱笆。“鸿鹄”,即鹄,天鹅。此二句语出《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燕雀这类小鸟只在篱笆间游戏,怎么会知道鸿鹄遨游于天地之间的远大志向呢?以上四句,以“鰕䱇”“燕雀”比喻世俗之士,以“鸿鹄”比喻壮士,大小对举,用以说明那些势利小人目光短浅、不知壮士的远大抱负。“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固”,必。“无俦”,这里作无与匹敌理解。“俦”,伴侣。“此诚明”语序应理解为“诚明此”。这两句意思是说,世士要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游江海而不游潢潦,为鸿鹄而不为燕雀,功德之大无可匹敌了。“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言”,语中助词。“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二句语出《论语》“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登上五岳名山,才会感到丘陵之类的土山真是太小了。其喻意为只有树立了崇高志向,才会站得高,看得远,发现世俗小人追求势利的卑微渺小,并由此兴起下文。“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上路人”,指奔走于仕途的人。“势利惟是谋”句序为“惟利势是谋”。此二句紧承“驾言”二句而来,用“俯观”二字起句,用以表示壮士具有远大抱负,居高而临下,一眼便可洞察社会弊病。两句意思是说,俯视那些奔走于仕途的人,他们只知道追逐势利,足见其卑微渺小。“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高念”,即崇高的志向。“翼”,辅助。“皇家”,指魏国。“远怀”,犹远思,与前句“高念”对举。“柔”,安定。“九州”,这里代中国。这两句意思是说,壮士崇高的理想是辅佐魏国,其远大抱负是要安定中国。诗人在《与杨德祖书》中说:“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可帮助我们理解此诗。诗人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拳拳报国之心随处可见。“抚剑”二句进一步抒发其远大抱负。前一句语出《庄子·说剑》:“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因为曹植也是诸侯,故此典用得非常贴切,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含义。“而”,同“如”。“雷音”,言威如雷霆之震。“猛气”,即勇猛的战斗精神。这两句意思是说,“我”挥动诸侯之剑,发出雷霆之威、勇猛战斗之气,纵横洋溢。

诗的结尾:“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泛泊”句照应篇首,总括鰕䱇、燕雀。后一句作者以壮士自比。这两句意思是说:那些势利小人随俗浮沉,不恤国事,只知嗷嗷乱叫,又有谁知道“我”心中的忧伤呢?诗人忧的内容是什么?如前所述诗人的远大抱负是“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但势利之徒使得诗人的抱负无由实现,诗人怎能不忧呢?作者在《杂诗》中写道“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与此诗意思相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此诗。

这首词主旨明确,形象鲜明,比喻贴切,比兴奇妙。钟嵘《诗品》评曹植诗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由此诗可见评价之确,也可见曹植诗艺术风格之一斑。

(李建明)

【诗人名片】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的一生可以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在这时即魏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平顺。后期在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两朝(220—279),遭受猜忌,不得参预政事。屡次要求自试都得不到允许。因此常抑郁无欢,到四十一岁就死了。他的诗流传约八十首,以五言为主,大都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情感热烈,慷慨动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关阅读】

更多曹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