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中秋原文
古北口中秋
曹寅
山苍水白卧牛城,三尺黄旗万马鸣。
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古北口中秋赏析
“古北口”,又名“虎北口”,为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古代军事要地,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这首诗编在《楝亭诗钞》第一卷中,大约作于曹寅任御前侍卫时。在中秋月明之夜,诗人登上长城古北口,登临送目,纵笔抒写所见,言语之中透露出一股豪迈之情。
首二句就以纵横开阖的笔力,写出月夜之下卧牛城一带的景象。“卧牛城”,即指古北口城。月色映照下,这里的山显得更苍茫、遒劲,水发出银色的光芒。这仅仅是自然界的形势。第二句写人的声威,在三尺黄旗之下,人声鼎沸,万马齐鸣。“黄旗”,这里指皇帝仪仗所用的旌旗。这可能是康熙皇帝御驾亲临视察古北口军事要地。前句是以静态的“山苍水白”,写出自然形势的宏伟寥廓。后句从动态,以“黄旗”飘扬、“万马鸣”,写皇帝的声威和军容之雄壮。
动静相间,笔法多变。更应注意的是,这两句运用色彩的细节,以白、黑、黄所构成的画面,显示了比较肃杀的气氛。
第三句点明时间是中秋之夜,照应了题目。地点是檀州。檀州是密云的故治,明清属顺天府,今属北京市。这里的“檀州”,即指古北口,是为避重复而变化。这是一个过渡句,即照应前二句,点明前二句所见皆为月下之景,尤其是中秋夜月下之景;又下启第四句:“河山表里更分明”,中秋明月照映下的山河,其形势之险峻、巍峨更显得分明。诗人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诗中含有“颂圣”成分,这在第二句中有所透露,但表面看不出来。读来只觉气势磅礴,格调苍劲。与唐初诗歌相比较,虽无那种蓬勃进取、豪迈恢宏的气度,但也不失为一首积极向上之作,这在清诗中还是少见的。
(张文潜欧阳少鸣)
【作者】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官至通政使,负责江宁织造,并兼巡视两淮盐政。工诗有《楝亭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