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原文
杂诗(其一)
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注释】
1、展转:见汉诗《饮马长城窟行》注〔三〕。这里是说睡时不住地翻身。
2、天汉:银河。回西流:由西南转向正西,表示夜深。见《燕歌行》注〔六〕。
3、三五:指星而言。《诗经·小星》:“三五在东。”有人说“三五”指心星和噣星,有人说指参星和昴星。这里似泛指群星。纵横:言其众多、历乱。
杂诗赏析
本题二首都是游子诗,当是拟古乐府或古诗之作。
曹丕《杂诗》二首,都是游子滞留思乡之作。从东汉末《古诗十九首》至建安时代客居旅思成为流行性主题,是社会动乱酿造出来的普遍化忧伤情思。
在外日久之人,于时序迁换最为敏感,所以开篇即从“秋夜长”“北风凉”落笔。秋临岁暮,易感岁月流逝。而“悲哉秋之为气”又是积淀凝固的传统心理感受。如果秋夜之长、北风之凉是一般客子常感,那么“漫漫”“烈烈”则是作者特定的感触。这已将思乡心绪暗暗触动,寂凉之怀已微微渗出,悄然涵润全篇。关合全诗,首二句是从下文“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生出:悲思困扰,愈觉秋夜漫漫无尽;乡情绵绵滋生,更感北风烈烈袭人。“漫漫”“烈烈”看似状物赋写,实有情思浸渍。三、四句推出主人公“我”的“展转”“彷徨”,已将首二句未明言之心曲轻轻逗起。乍看这四句两两各成一组,先景后人,前因后果,自然成章。“展转”承前“秋夜长”,“披衣”是因“北风凉”。于此交代时间、人物、心绪,为第一层。
第二层起笔先用顶真手法明接上文,一句之内有结有起,两层见意。一是构成“彷徨”复“彷徨”的连续镜头,回环往复,一气舒卷,很精约地表达了徘徊“已久”,溢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风致。既回扣首句“秋夜长”,又振笔宕出“白露”以下七句。本来“愁人觉夜长”,此处反而用“忽”字把“夜长”给予淡化,意在凸现“我”只有一念——“思故乡”,而彷徨多久,夜已多深,哪能顾得,借以强调“悲思”之“多”。“忽”字醒目提神,现出瞬间猛然有感的怅惜神情。又沿波生浪,引带出“白露沾我裳”,夜露初降则不觉,久则成“沾”,寒意逼人。与上句“忽”波折呼应,映带生色。这样“忽”不仅发现时久,“露沾裳”也在其中。“彷徨”句上承自然,丰神婉合;下启惊挺,逸宕生姿。吴淇说“下文一俯一仰,皆从此句兜的一警写出来”(《六朝选诗定论》)。对于下二句,他又说:“‘俯视’句先写一俯,凡有愁思必垂其首。‘清水波’者,水面一片秋光,方省是明月所为,乃又仰看。”这固然是神圆意通之见。这二句不妨可先作倒句看:举首见明月中天,低头则清光似水,人影在地,上下天光,溶溶一片,用笔清爽,微情逸韵,含神自远。顺读,则银光遍地如水,仰看“方省是明月所为”,也就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景致:“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另外,月“明”,正见是圆月一轮。而月圆易生人缺之憾;月光“清”,则使神魄飞远而增绵绵之思,景愈清新,人愈悲思,“以乐景写哀情增一倍之哀”,其“独至之情”(王夫之语)溢于言外。“天汉”一句,即作者《燕歌行》“星汉西流夜未央”之意。初秋傍晚,银河西南指向。此言“天汉西流”,银河已“回”,与下句合承上“仰看”。“三五”,是二星名,“三”指心星或参星,“五”指噣星或昂星,此处泛指群星,语出《诗经·召南·小星》“三五在东”。“纵横”言星光灿烂。“回”是已回,为“过去完成时态”。“正”则“现在进行时态”。二者前后呼应,现出俯仰间的时光流逝,再现夜“已久”。“正纵横”微微衬出“悲思”似“正”在增多,与“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刘妙容《宛转歌》)约略仿佛。“草虫”句写又一俯,明言“何悲”,即“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之谓,逗出下文愁思。“孤雁”句又一仰,照应篇首秋风“独南翔”是从“明月光”中所见。写雁而曰“孤”、曰“独”重重见意,是为游子孑身一人客居枯寂设意;雁虽孤而独飞,但还是“南翔”,反衬出雁归而人不归的苦况,“人归落雁后”的处境,真叫人何以为情。这是全诗第二层。写星、月、雁是视觉;风声、虫鸣是听觉;夜长、沾裳是感觉。多方面描述心悲意独的情思。
以上调动诸感,层层叙写,一路而来。以下则全从喟叹、抒怀着眼。经过久久的彷徨,时时的俯仰,至此,方用“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道出衷心所思所悲,通首神思所聚也正在于此。“愿飞”之奢望,情之缘于“思故乡”“欲济”而“无梁”之叹根于“多悲思”,一切企望其结果既“无”而又“安得”!所以只能临风长叹,那“中肠”就难免不“断绝”了。末二句是情思必然之所结,“向风”又极自然地回应句首之“北风”,妙在真情全从腔子流出,不觉其有刻意为之的些微痕迹。
此诗中间句句相生,层层蜕化,首尾笔笔不断。从整体看又层次分明,筋骨突出。“漫漫”“俯视”“天汉”“草虫”“郁郁”“愿飞”上下十二句近乎对偶,加上四个叠音词与顶真手法及首尾照应的精心组合,形成全篇十八句一气舒卷,如行云流水,极为自然。特别是多用敷腴之笔却体含清逸之气,神清气爽,密意独往。刘勰《文心雕龙·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绮……虑详而力缓。”这诗的风神也确如其论。
(魏耕原)
【诗人名片】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他生长在戎旅之间,自幼娴习弓马,但读书很勤,著述也不少。现存诗歌完整的约四十首。他的诗体式多样,语言通俗,抒情之作往往深婉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