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行》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23:11

钓竿行原文

钓竿行

曹丕

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

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

《钓竿行》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钓竿行赏析

这首乐府诗,很有点寓言式的幽默风味。

记得庄子在他的《外物》篇中,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任公子,蹲坐在会稽山头,举着很长很长的钓竿,用五十头牛作钓饵,垂钓于东洋大海之中,结果钓得了一条大鱼。鱼肉足足供制河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饱餐一番。

不知曹丕是不是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灵感,写下了《钓竿行》这首诗。他反其意而为之,把东海垂钓者的形象,还原为生活中可能有的形象,不再那么夸诞了;而垂钓者的收获,也从原先的成就惊人变成了一场空。你读他这首诗,就可以想象到:一个钓鱼人,越过黄河,沿着济水,向东方赶路,不远千里,一直赶到东海之滨。他遥望海天,擎起了长长的钓竿,颤颤悠悠地垂钓于烟水之中。他多么盼望碰上个上钩的呀!可是,那些狡猾的游鱼,一甩尾巴,打个漂花,便悠然远逝了。临走之前,还留下一句不轻不重、又疼又痒的话:“请问远方赶来的有心人啊,您辛辛苦苦地投下这份香饵,是打算派什么用场的呢?”

在古老中国的政治舞台和军事舞台上,一直就有“安排香饵钓鳌鱼”的话,反映着谋划者的心理欲望。曹丕本人就是这种舞台上的获利者,但他却写了这首诗,让垂钓者辛苦而来,失意而归。不知道他是想借此来劝世,让人家不作非分之想呢?还是有心要揶揄一下谁人?当然,诗无达诂,我们是用不着去追踪索隐的。

就诗而论,这一首的乐府风味倒是很浓的。它用语平浅,却很有寓意;有叙述,有描写,还有人物语言;短短三十个字,就写出了一个生活画面。看来,诗人对于乐府语言的运用,确乎是娴熟的,得心应手的。诗,如果要用来说理,那么,这个理最好是不要说出来,留给读者自己去咀嚼、去体味、去再创造。倘若诗人硬把他要说的理讲出来,把诗写得如箴铭一样,也就索然无味了。曹丕的这首诗,能够流传下来,也就好在他要说的理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人们可以进行再创造。

(陈鸿彝)

【诗人名片】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他生长在戎旅之间,自幼娴习弓马,但读书很勤,著述也不少。现存诗歌完整的约四十首。他的诗体式多样,语言通俗,抒情之作往往深婉有致。

更多曹丕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