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其一》(上山采薇)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23:09

善哉行原文

善哉行(其一)

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其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注释】

1、薇:豆科植物,野生,可食。《诗经·小雅》有《采薇》篇,是写戍卒痛苦的诗,本篇用意相似。

2、雊(音购):雄雉求偶的唤声。

3、“郁何”句:指高山林木而言。“郁郁”是形容茂密的词,这里是重言而用一字。“垒垒”是形容重叠。“何”是语助字,犹“啊”。(汉乐府“颎颎何煌煌”与“隐隐何甸甸”,“何”字用法与此相同。)

4、“枝”字和下文“人莫之知”的“知”字音义双关。本于古《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5、“今我”句:用《诗经·蟋蟀》成句。如驰:一作“驰驰”。

6、转:回旋。薄:停泊。

7、“有似”句:将游行的客和漂泊的舟相比,本意是说游客像行舟,故意说成行舟似客游。

8、载驰载驱:这句是用《诗经·载驰》成句。载,助词。驰,放马快跑。驱,鞭马前进。

《善哉行·其一》(上山采薇)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善哉行赏析

本篇属《相和歌·瑟调曲》,写旅客怀乡之情,是四言诗中有名的作品。《乐府诗集》作魏武帝(曹操)诗,今从《宋书·乐志》。

这首诗是写客游之感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以“山”“溪”为基点,紧紧围绕着“客游”二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委婉曲折地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深挚感情及对人生的无限慨叹。

“上山采薇”四句,以客子“上山采薇”忍饥耐寒的凄苦景况作为全诗的起兴。这里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表示寒凉,以“薄暮”“霜露”表示“采薇”的不分早晚,用来说明“苦饥”的程度,借喻由于乡思所引起的惆怅,微露忧伤之意。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说“发端四句,情在景事之中”,就是这个意思。诗人在发端就拈出“山”“溪”二字,为以下各层所写景物与“客游”设下伏线,提供了依据。

“野雉群雊(雄雉求偶的唤声)”四句,围绕“客游”二字,借山上所见之景来写乡思,以雉雊猴追之各有偶,反兴故乡之难归。诗人看到野鸡成群地呼唤求偶,猿猴在相互追逐嬉戏,触景生情,联想到猿鸟成群,物各有适,而自己独栖异地,不禁“还望故乡”。可故乡在千里之外,中间相隔千山万水,那茂密苍茫、重重叠叠的树林,无情地遮挡住了诗人的视线,因此望而不见,徒增悲伤。一个“何”字,见出诗人乡思之浓郁。这四句,作者先写禽兽思群的景象,继写由此而引起的思乡心理和“还望故乡”的举动,寥寥数语,便揭示出客子久别思返、向往故乡的感情。

“高山有崖”四句,以山崖与树枝起兴,继续写乡思。这一层由“郁何垒垒”的高山林木转到高山之“崖”与林木之“枝”,再由“枝”和“知”的谐音过渡到对“忧来无方”的感叹,诗意转折十分自然巧妙。“林木有枝”的“枝”与下面的“人莫之知”的“知”音义双关。诗人看到高山上有陡峭的崖壁,树林中有枝丫在伸展,由此想到凡物皆有定向,而独忧之无穷,人所难知,心中更增添了一层烦忧。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说:“‘忧来无方’,言忧始深,意中有一事可忧,便能举以示人,忧有域也。惟不能示人之忧,戚戚自知,究乃并己亦不自知其何故,耳触目接,无非感伤,是之谓‘无方’。非‘无方’二字不能写之。”这段分析相当精彩,它十分中肯地说出了这四句诗的妙处。

“人生如寄”四句从忧中转出一个“乐”字,用以陪说。然说乐非乐,只是无可奈何,聊以自遣罢了,最后仍落脚在一个“忧”字上。“人生”二句感叹人生无常,“今我”二句慨叹人生短暂。诗人想到人生好像水上的浮萍,时光像马在奔驰而去,“我”为什么还要常常忧伤、自寻烦恼呢?这一层以“乐”写“忧”,愈见出诗人“忧”之深广,“忧”之难以遣释。这正是艺术的辩证法。“今我”二句用《诗经·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句意而有所创新,见出诗人推陈出新、善于点化的艺术才能。

“汤汤川流”四句,又由“乐”转到“忧”上来,由“溪”而引发出对水上行舟的描写。其诗意是前面“人生如寄”的重复,也是对漂泊不定的人生的反复慨叹、强调,进一步表述客子深切思念故乡的忧伤。诗人看到河流汹涌澎湃,小舟随波逐浪,它随着波浪回旋停泊,好像客子在到处飘荡。在这里,以“客游”比喻“行舟”,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行舟”比喻“客游”,却偏偏不从正面作比,这就使得语言既工稳又活脱。这正如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所说:“末指客游似行舟,反以行舟似客游言之,措语既工复活。”

“策我良马”四句又由“忧”转到“乐”。诗人在前几层的基础上表明了自己听之任之、随其自然;以“良马”“轻裘”的优游生活来聊慰愁肠的人生态度。“载驰”句用《诗经·鄘风·载驰》成句而显得自然贴切,可谓古人成句之妙用。陈祚明指出:“末解正是忧深。‘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与此同意。驰驱定不能忘忧,然忧终不可忘,反不如姑且驰驱耳。”(《采菽堂古诗选》卷五)所评甚为精当。

张玉穀《古诗赏析》卷八对此诗有如下评论:“此客游有感之诗。一解,直叙客游之苦,以下兴比诸意,皆在山溪伏根。二解,就所见雉雊猴追之各有其耦,反兴故乡难归。三解,就所见山崖木枝之无不共见,反兴忧来莫知。四解,顶忧字作转,点出行乐贵乎及时。五解,指客游之似行舟也,却反说行舟有似客游。笔逆局展。六解,结出忘忧作用,却即仍就游上说,便甚。”从诗的内容和结构来看,这段评论是符合实际的。全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一解,每解说一个意思,层次十分清晰。当然,本诗之所以写得如此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层次分明,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诗歌“赋中有兴”(刘履《选诗补注》)、“章法条递,风情婀娜”(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全诗赋、比、兴兼用,赋中有兴,兴中有比,伤而不悲,不失清逸之气,这正如王夫之所说:“微风远韵,映带人心于哀乐,非子桓其孰得哉”(《古诗评选》卷一)。诗人还巧妙地把抒写客子乡思与对人生意义的思索结合起来。对于“客游”,诗人既以“行舟”作喻,又以“人生如寄”加以映衬,因而这“客游”与“人生”就有了某种深层意义上的联系。

(薛祥生 王少华)

【诗人名片】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他生长在戎旅之间,自幼娴习弓马,但读书很勤,著述也不少。现存诗歌完整的约四十首。他的诗体式多样,语言通俗,抒情之作往往深婉有致。

更多曹丕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