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原文
秋夜(其二)
鲍 照
遁迹避纷喧,货农栖寂寞。
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既远人世欢,还赖泉卉乐。
折柳樊场圃,贞绠汲潭壑。
霁旦见云峰,风夜闻海鹤。
江介早寒来,白露先秋落。
麻垄方结叶,瓜田已扫箨。
倾晖忽西下,回景思华幕。
攀萝席中轩,临觞不能酌。
终古自多恨,幽悲共沦铄。
秋夜赏析
这首诗是鲍照从永安令任上去职后流居江北时写的。从自己的浮沉,体会到人生的无常。整个诗篇流露出世事翻覆、时序无定的淡淡的哀愁。作者在诗里写出寂寞荒凉的画面来寄托这种情趣。
“遁迹避纷喧,货农栖寂寞。”这是丢官流落的体面说法:自己厌恶纷喧,甘愿栖于寂寞之境以农自给。“寂寞”二字点出全篇的基调,下文即具体描写寂寞的景象,用野鼠、山雀的活动衬托“荒径”“空庭”的阒寂荒寒。“既远”句应篇首,“还赖”句在寂寞中找出安慰,并引起下文“折柳”一联。要有泉卉之乐,不可不付出劳动,樊圃汲壑,泉卉之乐亦在其中,寂寞中得此排遣亦殊不恶。“霁旦”二句,一句写晴天早晨视觉的舒适,一句写刮风之夜听觉的享受。“霁旦见云峰”是实写所见,“风夜闻海鹤”是推测所闻,一色一声,一实一虚,鲍诗善于属对,举此可见一斑。寂寞的心情中得到暂时的安慰,情绪由低向高。以上写的都是遁迹的生活和感受,还没有直接点题中的“秋夜”,但为秋夜的寂寞制造了氛围。
“江介”句点明已在江北,同时“早寒”二字已见秋意,“白露”句点明题中的“秋”字。如果是凡手,这里就会对秋夜尽情描绘,驰骋笔力。作者却独辟蹊径,由秋想到春夏,由夜晚想到早晨,产生一种飘忽无定的感觉。“麻垄”一联用农作物来写季节。“结叶”,即曲叶,指初生之叶的拳曲。麻生于春夏之交,“瓜田已扫箨”是说瓜事已了,藤蔓等都拉扫干净,指的秋天。此句作者从眼前“瓜田已扫箨”追想麻生之时犹如昨日,一个“方”一个“已”反映出时光如驶。这一联是从过去想到眼前,以植物反映季节。“倾晖忽西下”,从眼前想到过去,从夜晚想到早晨,以日光来反映朝暮倏忽。两联各有侧重,笔势跳动,大开大合,光阴迅速、盛年难再的感慨自在其中。正因为感慨之深,所以下文“临觞不能酌”,无心饮酒。“攀萝”句叙事,“席中轩”而须“攀萝”,则“轩”之荒秽也不言自喻。
结尾照应篇首“寂寞”之感,而从一己想到亘古皆然,志士不逢,皆只能在“幽悲”之中销磨一生,岂不可悲!“共”字就“终古自多恨”来说“幽悲沦铄”,今古多少才人志士,同此遭逢。诗语至此戛然而止,悲感无既,动人心魄。但从另一面想,既然终古如此,我亦无如之何,在无可奈何之中,得一点阿Q式的安慰。
全诗的基调是消沉的,但语言却很挺拔。杜甫赞美李白诗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俊逸”二字为鲍诗定评。所谓“俊逸”即从鲍诗谋篇造语开合跌宕迥不犹人的特点来说的,这首诗也可作为例证。
(周本淳)
【诗人名片】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家世贫贱。临川王义庆任命他为国侍郎,宋文帝迁为中书舍人。后临海王子顼镇荆州,鲍照为前军参军。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七言诗到他手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