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赏析(白居易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20:52

钱塘湖春行作品原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赏析(白居易作品)

钱塘湖春行作品赏析

白居易这首诗,是江南早春的全景图。

写出全景并不奇怪,因为他在行走。

行走的地方,则是又叫钱塘湖的杭州西湖。

那么,还有比这更能表现江南早春景象的地方吗?

没有。

但是怎么写,却很考功力。

幸运的是,白居易没有让人失望。

诗的开篇看似平常:孤山寺北贾亭西,不过平铺直叙,如实地记录了春游的地点而已。然而接下来的一句便如奇峰突起:水面初平云脚低。水面初平,就是湖面与堤岸刚好平齐。我们知道,秋冬枯水季节湖水是比较少的,春雨之后则开始变得丰满。所以“水面初平”四个字,一下子就把西湖早春的显著特征展现出来了。

何况那初平的水面上还有云。

云是来下雨的。没有雨,湖水不会上涨。但在此刻,高空已经放晴,只有残留的云气贴在水面,与荡漾的波澜连为一体,更显得西施般美丽的西湖风采绰约,如梦如幻。

就连不在眼前的春雨,也写出来了。

这景象,诗人却只用了三个字来表现:云脚低。

于是回头再看开篇,便会觉得起句其实不凡。实际上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两张照片:孤山寺北贾亭西,是横着的,俯瞰的;水面初平云脚低,则是竖着的,平视或者仰拍的。放在一起,早春西湖那碧水初涨、青山新绿、闲云舒卷的山光水色便尽收眼底。

下面的镜头是近景,甚至特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诗人漫无目的行走湖边的随时所见,也是他为春天创作的赞美诗。的确,新生的黄莺在树梢歌唱,南来的燕子在屋檐筑巢,原本是早春的寻常现象,白居易却写得满心欢喜。是啊,有多少黄莺儿飞到了阳光下的树枝,那些燕子的新巢又在谁家?这其实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之所以会这样设问,无非是为了表达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关切。

所以,“几处”不能改成“处处”,“谁家”不能改成“家家”。

实际上,这两句诗的用字极其认真讲究,比如早莺的早,新燕的新。早莺和新燕,显然比黄莺和燕子更富有表现力,也更能传达对春天到来的敏锐感觉。暖树和春泥也是。其实泥就是泥,哪里有季节之别?然而称之为春泥,就平添了湿润和芳香。这恰恰是春回大地时可以体验到的感觉,我们甚至可以嗅到那气息。

至于暖树,则未必一定就是朝南向阳的树枝或树丛,而是泛指春树。明媚春光之中,所有的树都是暖融融热乎乎的。但,称之为暖树,就像将泥土称为春泥,顿时便有了柔润的感觉。

只不过,春泥湿润,暖树温润。

同样,争暖树的争也非争夺,而是争相。最先感觉到春意的黄莺争相飞向枝头放声歌唱,那是一种怎样生机勃勃的动态,又是怎样暖融融的舒心,喜洋洋的欢快,乐滋滋的鼓舞!

几处早莺争暖树,是温度。

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湿度。

江南水乡湿漉漉的暖春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样精彩。

的确,春天是百花齐放的。但这个“齐”不是整齐划一,反倒更像是闹哄哄的一拥而上,因此非“乱”字不能形容。乱,并不是杂乱、混乱和凌乱,而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和争奇斗艳。它们东一丛西一簇,大的大小的小,或层层叠叠,或星星点点,看似毫无章法,其实自由自在。而这,正是大自然的可爱和可贵。

如此五彩缤纷,当然让人眼花缭乱。不过此刻还是早春,所以只是“渐欲迷人眼”,正如那堤岸的浅草“才能没马蹄”。才能是刚好的意思。渐欲迷人眼,才能没马蹄,就不但有分寸感,而且传达出惬意感了,难怪会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看来,他颇有些意犹未尽。

我们同样如此。

那就再读两首。

更多白居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