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原文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赏析
元和十年(815),诗人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讽喻诗揭露时弊,触怒了权贵,从而受诬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在这段时日里,诗人极为苦闷,从此时他写给好友元稹的书信——《与元九书》中可以知道,诗人这时曾特意对自己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做了全面的回顾,他痛苦、愤激,但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认为“诗人多蹇”,自古如此;前辈的李、杜亦穷悴终身,“今之迍穷,理固然也”(《与元九书》)。自己虽在政治宦途上遭挫,但历年来所创作的几百首诗文却足以自矜。因此,他“检讨囊帙”,将约八百首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编成十五卷,成后题了这首诗。诗题称“戏赠元九、李二十”,前者指元稹(微之),后者指李绅,均为诗人白居易的好友。由此可知,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为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
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作为例证,说明自己的创作用心。“长恨”指诗人于元和元年写的著名长诗《长恨歌》。此诗内容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中对唐玄宗的好色误国进行了某些讽刺,故诗人白居易自认其诗有风人之情,美刺之旨(古代对《诗经•国风》作品的传统解释)。“秦吟”指诗人于贞元、元和之际写的一组反映民间疾苦的著名讽喻诗——《秦中吟》。“正声”,谓《诗经》中的“雅诗”。《诗•大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雅诗中有许多政治讽刺性作品。白居易特意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标示自己的以文学干预现实的思想和成功的实践。
诗的第三、四两句下,作者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写诗曾受到白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写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都是事实,但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人称“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即服,服气),显系朋友之间的戏辞。从这里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差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许,但也饱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句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正可以成为此处两句诗的注脚,其心态是一样的。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是不平、是辛酸、是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事业的坚信和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曰“题卷”,而不囿于记事;称为“戏赠”,并非只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读后令人深思,令人叹服。
(褚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