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原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赏析
好长个诗题!差不多是篇短文了。“符离”是作者父亲在徐州安家的地方(徐州属县),是白居易的第二个家。“下邽”,白居易的老家。加上前面提到的三个堂兄,恰好五人,这才能“一夜乡心五处同”。这次动乱可能是指贞元十五年(799)开封、汝南的叛乱。这时白居易正在长安参加考试。
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能够写出如此苍凉的诗来,确属不易。
这首诗说是望月,其实只是用望月作结,串联兄妹感情,通篇重点是感慨乱离。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总述世道不好,弟兄离散。时难、年饥、世业空,是三种灾难的递加,增强了沉重感。“世业”,是唐初所分得的口分田。“弟兄羁旅各西东”,已见诗题,再递加一层。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承接上文。由于战乱,口分田种不上了,兄妹们散在五处,难以相见。“田园”“干戈”“骨肉”“道路”,并列词组对。“寥落”“流离”,联绵词对。“后”“中”,方位对。并列词组不好对,却写得这样流畅,是因为意在笔先,文气自然贯通。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再一次承接,而重点是写流离。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弟兄的离散。我们都成了离群之雁,分散在千里之外。我们都成了离根之蓬,随着秋风迁徙。把一种感想分作两个层面展开,这叫赋体,大大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最后才提到望月,这是收束,既把乱离的感慨总摄到望月上来,又用望月来联系兄妹,想象他们也在望月,也在思念,“一夜乡心五处同”,骨肉之情于此可见。真是结得天衣无缝。
这首诗感情真挚,一气贯通,结得漂亮,不愧为白居易早期的代表作。后人评价“感慨凄凉”“诗之上界”,诚不为过。
(滕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