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19:09

凉州词原文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

凉州词赏析

王维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令阳关闻名千古;王之涣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使玉门关留名至今。很巧的是,阳关和玉门关离得很近,直线距离不过八十多公里。阳关的遗址保存得还比较全面,但是玉门关早已不复盛况,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木质关门,独自屹立于茫茫戈壁中。如今玉门关能被那么多人所熟悉,王之涣功不可没。

“凉州词”和长相思、行路难一样,被不少诗人写过,唐朝有曲名为“凉州”,《凉州词》是专门为这首流行曲填的唱词。凉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西凉。清人所著小说《说唐三传》中的女主人公,唐朝名将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就是西凉国的女将军。

纵使汉唐王朝的都城长安离凉州很近,至少在当代人的眼中是相当近的,但凉州依旧算是偏远之地。古代不兴旅游,那时候凉州的人气远没有现在这么旺盛。诗名为凉州词,诗中所写的却是凉州以西的玉门关。凉州尚且偏远,玉门关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戍边的战士还有前往西域的商旅,谁会闲来无事往那边跑。古时候出玉门关的概念跟现在出国是一样的,出国需要护照,出关也需要关照。关照又叫通关文牒,《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每经过一个国家就得在通关文牒上盖当地的国玺,不然就无法前行。

在王之涣的眼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就是玉门关的写照。周遭没有繁华的城阙,没有密集的人口,玉门关就这样孤零零地坐落在戈壁滩上,萧瑟孤独。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设河西四郡,立关卡。而西域盛产玉石,向中原运输玉石必须经过玉门关,玉门由此得名。汉武帝好战,曾派卫青、霍去病多次西征匈奴,后又派李广利征大宛夺汗血宝马,所以在汉朝历史上,玉门关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关名。

去敦煌旅行的时候,我因“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特地跑了趟玉门关。和莫高窟相比,玉门关的游人实在是少得可怜。

玉门关门是木质的,比一般的牌坊都小。关门不远处有汉长城的遗址。汉长城和我们所熟悉的万里长城不一样,不是用巨石所筑。戈壁中少有绿洲,树木极其珍贵,巨石也很难运送到如此偏远的地区,于是古人就用当地比较常见的植物红柳为原料,编制框架,中间置入沙石,一层一层往上堆积。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汉长城早已不复旧貌,走近看还能清楚地看到泥土堆积的城墙里面有干枯的柴草。断墙残壁,甚是凄凉。面对此般情形,当时我想起的竟是《诗经·卫风·氓》中的一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戍边的将士们年复一年守在玉门关,离家千万里,思而不得回,他们的心中该有多苦。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定下心来,哀怨羌笛声似有似无传入他们的耳中,所奏之曲正是《折杨柳》。吹羌笛的或许是当地的百姓,或许是送亲友出关至此的人,又或许是戍边的其他士兵,偏偏这曲声被思乡将士听到了,他们心中的愁苦又被勾了起来。

古人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北朝乐府《折杨柳枝》中就有这样一句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听到这么哀怨的送别曲,将士们的离愁别恨顿时全涌上心头。于是诗人劝他们,何必要去怨恨呢,怨了也是没用的呀,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玉门关也没有杨柳可折。不只是将士们无奈,王之涣的诗也是很无奈的。谁都不想离开家人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奈何形势所逼,再怨再恨也是徒劳。

和王之涣相比,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又是另一种情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一带盛产葡萄酒,夜光杯是当地人用来喝葡萄酒的专用杯,用墨玉(祁连玉)所造。当初的我以为夜光杯和夜明珠一样,在晚上会发光。其实不然,只是因为夜光杯轻薄如纸片,葡萄酒倒在里面就跟水一样,在月光下剔透鲜亮,如发出奇异的光芒,故有此叫法。

诗词之中记载了太多的历史,秦时明月汉时关,那么慷慨那么辉煌的曾经,如今留下的只有这孤独的残垣断壁。千年之后的我们,也只能从文字中聆听历史的只言片语。

更多王之涣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