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原文
菩萨蛮
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赏析
因为喜欢唐朝历史,我一直对唐朝的“东都”洛阳充满向往,朱敦儒一句“且插梅花醉洛阳”将她的魅丽无限扩大。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牡丹甲天下。唐朝是个绮丽富贵的朝代,牡丹亦是绮丽富贵的花朵,自从唐朝开始,洛阳的牡丹令天下人称奇,天下之大,没有哪里的牡丹能够赛过这里的。提到洛阳,绝大多数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肯定是牡丹,虽然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曾突发奇想,要让成都牡丹甲洛阳,但千年过去了,洛阳的牡丹依旧笑傲东风,领先他乡。
洛阳才子他乡老。自古多少名人活跃在这座城市,虽然他们的故乡并不在洛阳,但一生都与洛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子建说“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的确如此,几千年来洛阳的才子从不让人失望。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洛阳才子贾谊“西汉鸿文”横空出世,名扬天下;班家才子才女云集,三班洛阳著《汉书》,千古流传;左思挥笔三都名篇,洛阳纸贵,一世美谈;洛阳巧道遇潘安,绝世美男掷果盈车,史书留芳;文姬血泪《胡笳十八拍》,文采飞扬。忆当年,竹林七贤齐聚洛阳,名声斐然,风骨犹存;建安七子声名鹊起,共写洛阳。这里留下了太多文人才子的足迹,留下了太多瑰丽的色彩,每一笔都写满传奇。
韦庄对洛阳有着很深刻的感情,因为他的成名作《秦妇吟》就诞生在这里。《秦妇吟》受到时人的一致好评,韦庄也因此得了个“秦妇吟秀才”的美名,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主”并称为一段佳话。可以说,是洛阳的山水给了韦庄灵感,使他一诗成名,受人景仰。只可惜这块盛产才子的风水宝地未能庇佑才子们一生无忧,多少洛阳才子流落他乡,老于他乡,甚至死于他乡。“洛阳才子”原本是贾谊的称号,在词中指的是韦庄自己。流离于乱世的他联想到洛阳城昔日的繁华,无限感慨。
韦庄生于晚唐,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全国各地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生逢乱世并非人心所愿,他眼睁睁看着千古名都洛阳在战争的影响下蒙了“尘”,又将此心情写入诗中。
魏王堤畔柳如烟。曾经春寒料峭时,百花齐争艳,百鸟绕花鸣,吸引游人无数,正是洛阳城里踏春的最好去处。贞观年间,唐太宗将此处赐给了他最宠爱的第四子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水上堤岸名魏王堤。白居易曾以《魏王堤》为题赋诗一首: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白居易笔下的魏王堤,姹紫嫣红开遍,花生鸟语争春,千娇百媚,引人流连。然经过了安史之乱,魏王堤大不如前。国家安定尚且得不到保证,谁还有心思赏花赏月呢?留步于此,只会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叹,昔日的大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多么富丽繁华,处在那样的盛世之下,原本平淡无奇的景色都会沾了社稷的光,大放异彩,更别说本就风光秀丽的魏王堤了。只可惜战乱扰人心,世间风景宜人之地万千,韦庄唯独对自己的成名地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看到今非昔比的魏王堤,他的心中只有一声叹息。
写下这阕词的时候,韦庄并不在洛阳。身在江南的他挂念着那个与自己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就像怀念自己的家乡一样。
江南的景色并非不美,那是跟洛阳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湖边桃花簇簇似锦,湖中碧水荡漾涟漪,风一吹,花瓣落在水面上,红绿相间,美好可爱。水面上的鸳鸯成双成对,尽情地戏水,陶醉在融融春光之中。
古诗词中的“鸳鸯浴”可没有现在的香艳意思,只是很纯洁地描写一下鸳鸯戏水的场面,就好比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只是很单纯地描述了朋友园中红杏从墙头伸出来昭示春光的场面,却被引申成了妇人品行不端,背着丈夫有外遇的意思。诗人游湖之时,看见眼前戏水的鸳鸯很可爱,自然而然想把它们写进诗中,比如晏殊的“倚遍朱栏凝望久,鸳鸯浴处波纹皱”,欧阳炯的“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长山看不足”。鸳鸯自古就被用来比喻恩爱的夫妻,文人墨客喜欢写鸳鸯是很正常的。
然而眼前的美景没有抹去韦庄心头的遗憾,在洛阳的那段记忆对他来说,他忘不掉也不想忘掉,每每回忆起来,心绪便凝结在一起。
洛阳城里春光好,他乡虽美,却不如一醉洛阳嗅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