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皂罗袍》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18:43

牡丹亭·皂罗袍原文

牡丹亭·皂罗袍

明·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皂罗袍》古诗赏析

牡丹亭·皂罗袍赏析

不知怎的,我对昆曲有一种特殊的执着,每当看见那画着浓厚戏妆戴着夸张头饰在台上依依呀呀吟唱的女子,就忍不住想走近她。在我很小的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老家,那会儿经常有戏班子在祠堂演出,每次碰上我都会兴冲冲跑去凑热闹。当时就觉得,那些穿着华丽戏服,头戴珠钗,一步一婀娜的女子好美好美,仙女也不过如此吧。她们在台上,笑起来眼睛都是亮晶晶的,演悲剧时会真的流出一串一串的泪花,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年幼的心。自那时起,我就觉得戏曲是一种再美不过的艺术。

我喜欢昆曲那复杂的妆容、那华丽的戏服、他们轻柔的唱腔,更喜欢其中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而昆曲中最有名的曲目就是《牡丹亭》了,喜欢昆曲者,无人不识《牡丹亭》。

早在汤显祖创作出这部戏剧的时候,她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惊人的。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西厢记》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一部戏,然而《牡丹亭》一出来,几乎撼动了《西厢记》的地位。可见《牡丹亭》的影响力。至于她为什么受欢迎,当然不只是因为故事好看,还因为她所表达的深沉含义。

细看来,《牡丹亭》和《西厢记》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影响力,是因为她们所阐述的思想是相近的,那就是青年女子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拒。生活在那个年代的青年男女们,尤其是深闺中的小姐,稍有自我意识,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安排都会不满。凭什么不管她们的意愿,随随便便安排一个男人她们就得嫁?她们确实从小受封建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这并不代表她们不会反抗。哪怕表面上不反抗,心里也会别扭一阵子。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抗拒心理,《牡丹亭》才会如此红火,杜丽娘那一腔唱词,唱出的是所有深闺女子的心声。

《游园》是《牡丹亭》中我最爱的片段,而《皂罗袍》则是《游园》中我最爱的一段唱词。不仅仅是我,估计绝大部分喜爱《牡丹亭》的人都钟爱这段文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字字华丽,字字珠玑。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杜宝对她很疼爱,但是深受封建文化影响的他一直坚持用他所谓的正确方式来教育杜丽娘。为了让杜丽娘知书达理,以后嫁入好人家,杜宝不许她出门,还专门请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秀才陈最良当她的私塾先生。有一次陈最良给杜丽娘上《诗经·关雎》一课,念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杜丽娘受到诗的影响,埋藏在心底的春情慢慢荡漾开了。她不正是窈窕淑女吗,可是她的君子呢,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十几岁的女孩最容易想这些东西了,她们正值花样年华,对爱情又好奇又向往。

杜丽娘有一个丫鬟名叫春香,是一位非常活泼的女孩,她偶然发现了杜府的后花园很美,于是兴致勃勃地引了杜丽娘前去。当然,她们的这种行为是背着杜丽娘父母的,要是被发现,少不了一顿责骂。

来到后花园中,常年被关在深闺的杜丽娘见到了大好春光,又惊喜又感慨,仿佛她之前那十几年是白活了。一座绣楼限制了她的自由,也困住了她的心灵。在春光的感召下,杜丽娘声情并茂地唱了一曲《皂罗袍》。

她从来不知道,原来园中有这么美丽的春色,可是景色再美有什么用呢?花草们的姹紫嫣红没有真正喜爱她们的人来欣赏,白白断送在断井颓垣之上。而她灿烂的青春年华也跟园子里的花一样,不知不觉中就会凋谢。现在是她一生中最美的年华,父亲却把她关在闺房中,硬生生把美丽的春色藏了起来,白白浪费了。就好比杜秋娘《金缕衣》中所写的那样,“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再这样下去,等到她和花儿一样凋谢了,她也等不到她理想中的折花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为何就不能并存?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段文字很美,然藏在绮丽文字背后的却是闺中女子一颗寂寞的心。“锦屏人”是杜丽娘自指,她一直生活在闺阁中,房中陈设除了桌椅床榻,就是一张华美的屏风了。她日日坐在屏风后面,深受拘束,无论她再向往外界的美好春光都是徒劳的,因为父亲不允许,封建制度也不允许。“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的美景,“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乐事,她这个锦屏后面的人是看不到的啊!

《牡丹亭》的故事很浪漫,也很梦幻。因为在那个年代,若没有那一段不可思议的“梦幻”事件,杜丽娘是永远不可能和柳梦梅在一起的。《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也是一样,哪有人的灵魂随随便便就能离开身体?可是若不离魂,她就不能追随心上人而去,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团圆了。现实不允许他们追求自由的爱情,作者们就创造梦幻的条件,让他们被命运眷顾,通过这种离奇的方式与爱情邂逅。当时的青年男女们看了这些故事,估计会激动得连连拍手叫好。

拍断手都没用,故事只是故事,深闺中的小姐们还是得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穷苦书生们也因为“门当户对”的局限,考不上功名就休想娶大家闺秀。

就算得不到理想中的爱情,至少这些戏曲故事可以告诉他们,自由的爱情是存在的,不仅存在,而且很浪漫很完美。《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十里长亭分别后,一考就考中了状元,有情人得以终成眷属。《倩女离魂》中,王文举状元及第,带着张倩女的灵魂还乡,张倩女魂魄躯体合二为一,二人欢宴成婚。《牡丹亭》中,柳梦梅由阶下囚一跃翻身成了状元郎,和杜丽娘结为连理。这三部当时流行的戏曲有个共性,那就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要在一起的前提条件都是男主人公考中了状元。

假设一下,要是这些穷书生都没有高中,那会怎样?小姐们的父母还会同意他们在一起吗?答案必须是否定的。

更多汤显祖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