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原文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春夕赏析
身在此处,却生活在别处。家乡,其实存在于他乡,家里永远找不到关于家的蝴蝶梦。
就像人们总是希冀风景美得像画,而画美得像真实的风景一样,身在他乡则盼望他乡使我宾至如归,在家却渴望远方。人们仿佛一直生活在对另一种生活的期望,生活于现实在时间空间四维坐标轴另一侧的映射。身在此处,却生活在别处。家乡,其实存在于他乡,家里永远找不到关于家的蝴蝶梦。
尽管抢眼的名言警句对于诗艺来说未必就是好事,但容易流传的往往还是名言警句。崔涂就写过不少这样的句子,《唐才子传》罗列了如下一些,说这都是让其他诗人大生敬意的:警策如“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巫山庙》云:“江山非旧主,云雨是前身。”如:“病知新事少,老别故交难。”《孤雁》云:“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山寺》云:“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又:“谷树云埋老,僧窗瀑照寒。”《鹦鹉州》云:“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因解爱才。”《春夕》云:“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陇上》云:“三声戍角边城暮,万里乡心塞草春。”《过峡》云:“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
但是,今天的诗词爱好者看着这些当年的名句,恐怕连一句也不熟悉。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崔涂写的句子不够通俗,尽管古代的知识分子接受起来毫不困难,但在时移世异的今天,隔阂就大了很多;二是崔涂表达的内容缺乏普适性,只有特定的人群读起来才会产生感觉。
崔涂的一生都在游历,既为了求取功名,也为了躲避黄巢起义的战火,这首《春夕》就是在游历的途中创作的。全诗最有名的是颔联的两句:“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蝴蝶梦”是用庄子梦为蝴蝶的典故,因为身在异乡,思乡心切,梦里仿佛真的回去了,醒来才恍然自己仍在家乡的万里之遥,此刻夜深人静,只听见子规(杜鹃)在枝头啼叫,而子规又容易让敏感的异乡人想起“子归”的谐音,可游子何时才可以归家呢?
这样的句子,尽管不像最流行的那些名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样含义豁然,却属于越读越有味道的一种,不适合在人前高诵,只适合在夜色中独自低吟。
思乡而无法还乡,到底是什么羁绊了诗人的步伐呢?崔涂在尾联给出了答案:“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没有任何因素阻隔着自己的还乡之旅,唯一的阻碍只是自己,是自己那颗汲汲于功名的心。若是没有了对世俗功名的追求,回乡隐居又有什么难的呢?人们只会在功名的道路上你争我抢,而隐逸的道路始终空荡荡无人相争。
崔涂写得非常坦白,也有几分自嘲。儒家知识分子虽然素来自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真要到了仕途无门的时候,总有太多的沮丧和怨怼,即便出言归隐,也每每是故作清高之态,绝对不会把真心话说出来的。只有崔涂这么坦率,直言自己追求的就是功名,直言自己在这条功名路上的困顿偃蹇,直言自己的归隐之计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也直言自己虽然始终功名无望却还是恋栈此途,并不甘心言退。
诗中所谓“五湖烟景”用的是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传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彻底摆脱了以往的政治生涯。的确,五湖烟景是美丽的,隐逸的生活是优哉游哉的,但这么好的东西却从来没有人争,因为比起当官的诱惑,再美丽的风景,再悠闲的生活,就都算不得什么了。
这样坦诚的人实在不多,后来还有个苏轼,他在初踏仕途任凤翔府签判的时候,登上宝鸡县的斯飞阁,极目远眺,题诗中有两句说道:“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也有了崔涂之叹。
为官还是归隐,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中一道永恒的选择题。
关于这道选择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唐代一位叫韦丹的刺史和诗僧灵澈交情很好,灵澈在庐山的时候,写了一个组诗来赞美庐山的风景,韦丹读到之后,心驰神往,写了一首《思归寄东林澈上人》: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休归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诗中是说官场上实在太忙了,不是人待的地方,还是学习汉人张衡(字平子)早早下岗好了,到庐山上享受山风水景的好。
灵澈见到这首诗,答了一首: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这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心也闲了,随便什么简陋的环境也能待得舒服,但韦刺史就不一样了,在官场上吃好喝好玩好,你们这些人一见面就说什么当官累呀,人际关系烦呀,想要辞官归隐呀,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可真正辞官归隐的一个都没见着,纯粹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灵澈这一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真是千载以来最大的反讽。
但凡事总有例外。宋孝宗时候,刚刚四十多岁的鹿何鹿大人有一天向皇帝递了辞呈,皇帝很不理解:“你这年富力强的,为什么主动要求下岗呀?”鹿何回答说:“我是个不称职的干部,主动引退,也好给同僚们作个表率。”鹿何辞职之后,在家里修了一座厅堂,匾上写着两个大字“见一”,这座厅堂便叫作见一堂。这名字的出处就是灵澈和尚那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意思是说:我鹿何就是那“一人”。
中国人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挫折感却不会比西方人更少,尤其是知识分子们,期望值高,所以失望的概率也高,失望之后的心理落差自然也大。那么,要解决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家园之思、山水之想就是主要的办法。从心理学上看,当仕途走不通的时候,隐逸往往不会被视作一个被动的选择,而是主动的选择,这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其实细想起来,大家全都心知肚明,却谁也不去说破,这应该算是一种相当具有普世性的潜规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