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原文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赏析
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几乎无人不会背“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是以杨慎这首《临江仙》为词作的主题曲,浑厚的音调,怀古的深情,一字一句都唱出了那段恢弘的历史。不知是不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如今再来读这阕词,竟然从心底感觉,它像是为三国历史量身打造的一段话。
杨慎的家庭是官宦世家,同时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杨廷和是武宗、世宗两朝的宰辅,也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杨慎青出于蓝,幼年就会诗文,二十出头就考中了状元,加官进爵,风光无限,不知羡煞了多少旁人。
能轻而易举地拿下状元的名头,杨慎的才华自然不会差。他写过一组《二十一史弹词》,这首《临江仙》是其中写的最好也是最出名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给人的感觉很像,以滔滔东流的江水为引,揭开历史的帷幕。几千年过去了,朝代更替了一代又一代,长江的水依旧和以前一样,不停地东流而去,一去不回头。从古到今,有多少英雄人物,横空出世,豪气万千,在属于他们的时代中功成名就,意气风发。西楚霸王项羽,大汉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三国名将周瑜……这些人全都有着赫赫战绩,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然而他们也和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样,生老病死,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白头,成为一抔黄土。就好像眼前飞奔的浪花一样,再灿烂的生命也不过是几十年,和无尽的天地相比,短暂得就像一瞬间。既然结局都是一样,那还争什么是非成败呢?胜利也好,失败也罢,转眼就湮没在历史的波涛之中,一去不复返。唯有青山依旧伫立在江畔,静静观望着几千年的日出日落。
杨慎的这段话还是非常有哲理的,我想他应该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无论是作品风格还是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杨慎想表达的东西和苏轼十分相近。他没有像张可久那样一味地去否定战争,也没有去议论这些英雄们的是非功过,他想表达的只是自己对那段恢弘历史的看法。别的不说,时光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都一样长,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待百年之后,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人的一生再长不过百年,而天地之广博,却是永恒存在的。无需羡慕他人的功成名就,要知道,百年之后大家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与其去想这么多有的没的,还不如好好把握现在。杨慎化用了苏轼的诗,“白发渔樵江渚上”,想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看,那白发的渔翁看惯了春风秋月,习惯了四季交替,他不是英雄,也不会去考虑那么多人生哲理,他只希望跟朋友见了面,能坐下来痛痛快快喝一杯酒,古往今来的那些是是非非,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不过都是喝酒闲聊的话题罢了。
像杨慎这样的高干子弟状元郎,又是明朝出了名的才子,若他一生顺顺利利,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了。苏轼之所以能看淡一切,因为他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坎坷,功名利禄,到头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杨慎也是如此,他的劫难源于明朝历史上那场有名的“大礼议”。
正德皇帝,也就是经常出现在后世戏曲中,去梅龙镇调戏李凤姐的那个明武宗朱厚照,一生没有子嗣,武宗死了之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堂弟明世宗,或许称呼他为嘉靖皇帝,大家会觉得熟悉一点。嘉靖皇帝做过不少荒唐事,比如修仙炼道想长生不老什么的,他性格暴戾,后宫中不少宫女对他恨得牙痒痒。杨金英带着其他十几个宫女趁嘉靖皇帝睡着的时候,用绳子套住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这群宫女在这种节骨眼上肯定又害怕又紧张,所以没有成功,还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能让宫女冒这样的险,嘉靖皇帝的性格怎样就不难猜了。他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位,按照皇族规矩应该称孝宗,也就是他的伯父为“皇考”,而自己的生父是“皇叔父”,但嘉靖皇帝非但没有照办,还要下诏追封自己的生父为恭穆皇帝,这在当时是很不合礼法的。大臣们上书均被驳回,一些比较忠烈的大臣就跪在左顺门请求嘉靖帝收回成名。嘉靖帝一生气,下令廷杖这些大臣。杨慎就在这些被廷杖的人之内。
在嘉靖帝看来,上书的这些大臣都是反对自己的一派势力,他要想坐稳皇位,就不能让这些人好过,于是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杨慎被发配到了云南边境,过了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活。当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是状元郎,不再是官场得意的才子,生活一下子变了样,他也看透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也正是如此,杨慎才能写出这般大气的诗词。
人生易老天难老,和天地相比,人的一生就像蜉蝣,朝生暮死。既然如此,那还去计较什么成败呢。许多年以后,他也像自己曾议论过的那些历史人物一样,被后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