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17:53

泊船瓜洲原文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诗赏析

泊船瓜洲赏析

此为北宋王安石的七言绝句,此诗大众都极为熟悉,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曾背过,我现在还能记忆犹新,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闭目赞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极为精妙。那会儿我不过是一个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书呆子,只能懵懵懂懂地跟着课本的要求背诵,也仅仅是知道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歌而已。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歌中,也算不得多么的出众。

后来读到王安石的生平,读到北宋的政治,脑海里模糊的影子渐渐清晰。那个矍铄清瘦的男子,伫立在船头,看着脚下奔流而去的河水,面对江山如画,他心中该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呀。自幼在外,鲜少归家,为官后四处奔波,每次归家的旅程对他来说都是一场心灵的盛宴。他如鹰一般,在长空翱翔;同时他又如家鸽一般眷恋故里,时时想着倦鸟归巢。

王安石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诗作中看得出他的近乡情更怯,看得出他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却也有隐隐不能释怀的悲切。读此诗不得不想到他主持的那场著名的变法,“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时提出的著名的“三不足”口号,这一口号一直被当作是勇往直前、不断革新的精神代表而被人们所传颂。

他多年来四处为官,看尽了北宋的颓态,深知百姓的疾苦,并致力要改善一切,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他变法的条陈,每一项每一个字都是这么多年里,他仔细推敲,认真考察而得出的。他希望能够得到推行,取得应有结果。他雄心壮志,他以为自己看见的希望和光明,却没有看见脚下的磕绊。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是连基本的关系都不能平衡,何谈改变,何谈变法,何谈理想,又何谈富国强民。

虽然变法之初,得到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但是皇帝也有皇帝的无奈。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对,面对至亲太后的反驳下,即便是千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有绷不住的时候。而耿直的王安石全然没有想到这些,他的眼中只有变法。在压力之下,神宗不得不夺去王安石的相位。

王安石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博学多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苏轼曾赞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期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评价之高,且出自历来就和他在方方面面不和的苏轼之口。

他高风亮节,不因交恶而诋毁他人,反而会在他人落难时,出手相救,出言相助。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怀?有人说时时刻刻都在修行,出尘入世本无差别。他严谨自律,本就是一种无形的修行,至高的修为。

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的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站在瓜洲船头,再次被启用,内心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堵在心头,郁结难舒。对于京都心怀畏惧与期盼,还能不能再次回家乡的猜想,在这一刻迸发了出来。忧思深切,格调苍凉,犹如一声喟然长叹。

这时的他已然对风云变化的官场失望透顶,虽然依旧对继续推行新政有着期盼,但是面对险象环生的朝堂,王安石显然已经起了隐退之心,在诗作中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怀念,是对亲人的思念,是对没有纷争的安宁故里的向往。

更多王安石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