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原文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赏析
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这一次的落第,让这个曾经向往靠科举改变命运的少年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黄巢对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这种热爱与他朝的文人不同,并非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欣赏,也并非王安石“残菊飘零满地金”的孤寂,他更多的是带有一种豪气与杀意。
在他眼里,秋的肃杀都凝结在菊的花瓣上。傲视风雪,不惧冰霜,独自绽放的菊,似乎更能代表他怀才不遇、不甘低贱的内心:“我才华横溢,雄图未展,待到我凌驾万物之上时,我要让天下都臣服于我的脚下。”
等到九月之时,秋日降临,正是菊花胜放之时,“我花开后百花杀”,却饱含凌厉杀意,以菊花自比,当菊花盛开之时,百花凋谢,万花丛中唯有菊鹤立鸡群,俯瞰一切,一个“杀”字,足见其王霸之气,刀剑的森冷与狠厉体现无疑。
唐以牡丹为尊,将其视为国花,甚至“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可以说,唐朝对牡丹的热爱,甚至有些痴迷和疯狂。
而黄巢却一反其道,对菊大为推崇,他的叛逆似乎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从幼年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到现在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无一不彰显出他的雄心壮志。
然而,他的这种叛逆,却处处透着不寒而栗的血色,甚至,它是以无数血肉白骨为台阶建筑而成的。
公元880年,黄巢攻入长安,自立为帝,国号大齐。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无疑是在暗示这一切,他将自己的军队自比为群菊,攻破长安,香气冲天,满城皆是金黄色。“冲天”是菊花香气的浓郁,竟有直冲云霄的气势。“香阵”是百菊群放,以彰数多。一个“透”,一个“尽”,将那种迫人的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黄巢不仅借着菊花发出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言壮语,更将菊盛放的情态描绘得瑰丽壮阔,一改其以往的幽冷清寂,反有石破惊天轰轰烈烈之感。
这一年,秋冬素爽,寒气迫人,掌握政权的男子,像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在长安城内横冲直撞,大肆掠杀。黄巢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唐军的愤怒,他们趁着黄巢的放松,第一次将黄巢赶出了长安。
初尝胜利果实的黄巢对此恼恨不已,他发誓要重新夺回长安,机会很快来临。等他再一次纠集大军打下长安之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屠城。
风雨飘摇、几经战乱的长安,遭遇了一次惨痛的洗礼。血流千里,一夜之间竟成死城。
屠城之后,长安城一片静默,黄巢的军队也因此失去了军粮的补充,城外唐军跃跃欲试,城内阴冷空寂,黄巢又做出了第二个决定:以人为食。
如同野兽一样,内外交困的黄巢,竟做出了这样的决策,即使是如今读来,仿佛还能闻到那时冲天而起的腐烂之气,以及那些狼一样的目光。
至此,黄巢完全失去了当年自比为菊的高洁。他赋予了菊以杀气,然而却被手中的刀剑、权力所左右,渐渐忘却了初衷。
暴政之下,必然自取灭亡,黄巢自此一路败退,逃出长安,苦苦支撑到了狼虎谷。
在这里,他失去了最后的踪迹。
有人说他自杀,有人说他被杀,更多的证据指向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他出家了。在经历了起义、夺权、失败一系列的变数之后,这条噬人的豺狼眼里,慢慢褪却了红光,我很难想象,当他捧起佛经之时,内心是如何的。
当他跪在佛前的时候,是不是也曾沉默、哽咽,伏倒在佛龛前,看着那悲悯慈爱的佛像,泪流满面。
原谅我,生于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