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17:08

满江红原文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古诗赏析

满江红赏析

宋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但却不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他的昏庸比他的父亲和哥哥更甚,从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天起,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与金国议和。

他先是将都城从南京迁到扬州,眼看着扬州保不住了,又往南逃,最后定都临安,守着半壁破碎的江山。

更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民众,大抵都饱受家破人亡的痛苦,在短暂的稳定之后,他们便思念起在北方的生活,那些安稳的日子,再比照下现在这种困顿的状态,一种凄惶油然而生。

赵鼎是一位极力主张抗击金兵的官员,曾是南宋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一名重臣,这首《满江红》是他在徽宗和钦宗被掳走后,南逃至长江,渡江后在仪征江口写下的: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忘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骚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疉,浇胸臆。

愁云凝结在秋日的天空,阴云密布,细雨濛濛,心情本就已经很难受了,再举目四望,依然是凄凉一片,只有几行归鸿,暮色中投宿在水中的沙滩。

它们还能在天幕中自由飞翔,傍晚了还有栖息之所,而我呢,居无定所。想问问自己还记不记得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只看见一片云水相连的天际,辨不清方向,其中一抹淡青的山色,遥不可及。

开头三句,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及至最后回望淮水诸山,告别中原,词人无限依恋的情意,溢于言表。

茫茫天涯路,我漂泊在江上,想到国破家亡,便愁断了肠,白了头发。唯有挠着头发叹息,晚年遭遇了分离,消除愁思的只有酒,借酒浇愁又怎能消除无限的忧伤,不如将面前的江水舀入金樽喝下,方能浇熄我胸口无尽的愁绪。

赵鼎将无尽的愁绪和眼前滔滔不绝的长江合为一个整体,令人感到这种忧愁直如长江一样浩荡无涯,无可遏止。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积郁不平之气,也于此尽情流露出来了。

《宋史·赵鼎传》中记载,赵鼎南渡后,累官到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时,一度罢官,然后又任平江府知府、建康府知府,这位四岁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教育,精通经史百家学问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报国,而且敢于直谏,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

1138年,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南宋朝廷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他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

秦桧还专门派人监视赵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阳军每月都要向他汇报赵鼎的生死情况,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赵鼎为了不连累家人,给家人留下了遗书后,便绝食而亡。

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他对南宋的担忧也正是处在南宋小朝廷的统治下,所有的子民心中都有的忧虑。

贪婪的金兵想着吞并南宋,更多的南宋子民想的是如何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岳飞了。

宋高宗在绍兴时,由于当时军民自卫反击,金兵屡屡受挫,战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大逆转,使得宋高宗和金国的和谈顺利进行。

金国要求南宋向金国进贡黄金白银,南宋要求金国退还陕西和河南,并且送还宋徽宗的棺木。

岳飞极力反对和谈,在战争胜利偏向我方的情况下再和谈,简直就是灭自己威风。

在这样的境况下,岳飞写下了《满江红》,直抒胸臆。

我怀着无比的愤怒走上城头眺望,潇潇细雨也渐渐停止。抬头望,忍不住仰天长啸,激烈的情绪无法平静。三十年来对于人世间的功名,我一向是看做尘土,为了家国我转战各地,跋涉了几千里的路程。不要等到青春已过,头发花白才后悔莫及。

靖康年间的耻辱,至今还未昭雪,臣子的恨意要到何时才能消失,我要驾着战车挥师北伐,踏破重重险阻,把敌人粉身碎骨,饿了就吃他们的肉,谈笑间喝他们的血解渴。等有朝一日收复了失地,江山统一,再收兵回朝拜见皇帝,重获太平。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决心和意志,几百年来被世人传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才三十四岁,但是他统领的岳家军早已经征战无数,行军途中他带领部下登高望远,心中志气郁结。

因为主和的宋高宗压根就不想打仗,不断召岳飞回都城,再加上奸佞小人不断进谗言,岳飞的军权被完全剥夺了,甚至岳飞一手栽培出的“岳家军”也被别人接手了。

赵构不仅收回了岳飞的兵权,还启用主和派秦桧为枢密使,让他独揽大权,极力促成投降卖国行为。民众抗金的积极性大为受挫,主战派的赵鼎、王庶、张戒等人因为反对议和触怒了秦桧,被他排斥出朝廷,被贬谪、流放,境况非常凄凉。

受到投降派的打压,岳飞的满腔抱负化成了浮云,彻底变成了一个闲云散人。

宋高宗在秦桧的协助下,顺利跟金国和谈成功,但是金国的贪欲越来越强,南宋朝廷上贡的钱财土地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贪婪,他们也看明白南宋朝廷的软弱和无能,于是在和议达成一年后,又一次南侵。

这次的情况比较紧急,因为和议刚签订没多久,南宋朝廷还处于松懈状态,完全没想到金国会这么快又来侵犯,对金兵的防御完全不够。

实在没有办法了,宋高宗便重新启用岳飞,让他上阵杀敌,抵御金兵。

岳飞统帅的岳家军,治军严明、作战奋勇,有“死守无去”的强硬作风,连金兵听到“岳家军”三个字都会胆寒,当时在金军大营中流传的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率领岳家军,联合刘琦、韩世忠等名将,一路北征,很快便打到了长江,将南岸收复后顺利渡江,进入中原腹地。

中原的百姓欢欣鼓舞地迎接岳飞的到来,不仅夹道欢迎,争相来敬拜他们,还有的将家中仅剩的牛羊牵来犒劳岳飞和岳家军。

岳飞豪气万千,他对部下说,要带领他们直捣黄龙,从这儿一路打到金国的老巢去,将被囚禁的钦宗解救出来。

但是这些都成为了实现不了的泡影,正在岳飞准备率众攻打开封时,宋高宗和秦桧突然下旨将岳飞强制召回。

岳飞不甘心,给高宗写了个折子,意思是说:“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倾向我们这边,我强金弱,很快就能收复国土,千万不能错过这个大好时机啊。”

急着和谈的宋高宗哪管得了这些,他完全无视岳飞的奏折,下了十二道金牌让岳飞回朝,他怕夜长梦多,怕金国人反悔。

岳飞没有办法,只能遵旨退兵,刚收复的失地又被金兵占领,先前的辛苦全都白费了。

回朝后,由于金国人对岳飞的惧怕,特意交代了秦桧一定要把岳飞弄死,可是岳飞的德行人品都那么出众,况且得到民众的那么多爱戴,该怎么给他定罪呢?

这是让秦桧伤透脑筋的一件事,终于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将岳飞和他的部将逮捕,定了个谋反的罪名,可是秦桧又完全找不到岳飞谋反的证据,最后拖得实在没办法了,便将岳飞偷偷在狱中处决了,他的儿子和其他部将也遭受了腰斩的极刑。

宋高宗害怕钦宗的归来,因为一旦金国送回了宋钦宗,南宋的皇帝由谁来做呢?

宋高宗怎么肯将刚刚坐稳的王位拱手让人,所以他才会那么喜欢和谈,其实都是为了他的一己私欲,他为了自己的皇位,为了能坐在这至高宝座,舍弃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舍弃了北宋江山和子民,舍弃了那么多追随他拥戴他的猛将贤臣,偏安一隅,战战兢兢地抱着皇帝的宝座直到终老。

所以,主张抗金的将领多半没有好结果,不是贬死便是郁郁而终,这大概是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想不到的,也是最为残酷的事实吧。

更多岳飞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