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6 17:07

金缕曲原文

金缕曲

清·顾贞观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古诗赏析

金缕曲赏析

每每读起开篇的那句“季子平安否?”就有落泪的冲动。至交、知己,每个故事拉出来都是一段说不完的歌,可是我偏偏独感触于顾贞观对知己吴兆骞的那份知己情谊。一句知己,二十年的营救,他到底还是个痴人呀。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其好友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被株连而流放宁古塔,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

康熙二十年(1681年),经纳兰容若、徐乾学、顾贞观等诸多友人戮力营救,终醵金两千,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七月底,还乡诏下,十一月中抵京师,前后历经二十三年。

吴兆骞后因细故与顾贞观有嫌隙,明珠将他延入书房,上书“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字,不由大恸,声泪俱下,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

一段耗尽心血,二十年的营救,在历史的记载下不过寥寥数笔。放下历史,细细掂量这二十年的情谊,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他顾贞观为了知己,二十年就这样挥出,无怨无悔,感动了精明的明珠,感动了纳兰性德,也感动了世人。

顺治钦定的案子,康熙本没有昭雪之意,如此为难的一件案件,对于一个当时没有权势的文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贞观就靠那股赤子真情,一腔为知己的热血,投入了一场几乎无望的营救里,他甚至都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

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时顾贞观在北京,读信后,凄伤流泪,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他连日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了《金缕曲》,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

看通篇,好似只是在话家常,叮咛、嘱咐、宽慰、婉转反复,实则字字泣血,声声滴泪,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真挚的情谊。

正是这两阕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叮咛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深深感动了纳兰容若,成就了千古绝唱。

而纳兰也正是一个视友情至上的男子,他当即向顾贞观回赠了这样一首《金缕曲》: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因为顾贞观,因为《金缕曲》,让所有人记住了铮然一声“然诺重,君须记”。

顾贞观也因为两阕词,换来了纳兰容若的理解和同情,甚至结为生死之交,拼尽全力地营救,续了吴兆骞的命。

都说这两阕词是续命词,我却说这两阕词是换命词,顾贞观耗尽心血换回了知己吴兆骞的命,这分明是贞观用自己的命在换知己的命,融入生命的词若还不是千古绝唱,那又该是什么呢?

世间之人本有不同,有人慷慨赴死,有人苟且偷生,有人蝇营狗苟,有人碌碌无为……是人就会有朋友,但不是每个朋友都可以称为知己。何谓知己?高山流水觅知音,管鲍之交,羊角哀舍命全交,公孙杵臼与程婴默契如手足,同样顾贞观一跪,都是知己的典范,荡气回肠。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怪不得古人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是呀,得这样一知己,足以,无憾!